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于2017年正式启动。中外作家通过密切的交流和深度的思维碰撞,相互启迪,对外国作家深入体验和理解中国提供路径,也对开阔中国作家视野、促进中外文学交流具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4(2019)》内容包括第四届国际写作计划开幕式暨作品朗诵会、铁凝致辞、吉狄马加致欢迎辞等。。
本书是詹姆逊的《社会形式诗学》的第三部。在某种意义上,该书是一部特殊形式的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史,它从社会和文化历史切入,论述现实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的关系。现实主义本身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社会生活性质的象征。生活经验并不具有叙事形式,但通过选择和组织加工可以赋予它那种形式,使实际经验情
《文化现代主义》一书基于知识形态,探源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未完成问题,指出受“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等大话语遮蔽,也由于文学的传统人文知识框架的束缚,对现代主义文学在认知路径上存在欠缺,从而造成其理论体系的不完善而处于未完成状态。具体而言,在知识形态上一直缺乏技术与媒介知识视角等。对此,本书突破原有局限于文学发展的认知
这是一部探讨新旧文学体系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新文学也即现代文学是走向世界(具体说是西方世界)的文学,与古典文学不可同日而语,新旧文学可以并存,但不可兼容,走的不是一条道。新文学审美是一种现代性的、全球化的审美,是对传统“和乐”文化的破坏与突围,充分表现了果敢创新的动能。早在19世纪中后叶,英国学者哈·麦金
在历时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的原始笔记中。2013年初,依据这五本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了。出于当时的顾虑,陈丹青没有收入九堂课的相关内容。近经商酌,为读者考虑,仍以他的笔记为依据,编
奇异、疯狂、直觉、非理性、反逻辑、梦幻全能……超现实主义革命,是梦的浪潮!作为一种革命思潮,超现实主义要求对社会进行深刻的变革,其意图创造一种包含着“诗歌、自由与爱”的光明。而作为先锋艺术的重要思想源头,超现实主义对整个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美学、绘画、电影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本书收录了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绵延了一千多年,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持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论丛为这个多姿多彩的领域提供了园地。论丛将学术性置于首位,并重视学术研究中“人”的因素。第二辑分莎士比亚研究、中世纪文学研究、文艺复兴研究、学人之旅、书评和追思等栏目,共收录20篇文章,作者包括著名莎学家、耶鲁大学卡斯
这是一套专为孩子打造的包罗万象的艺术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中外绘画史、文学史、美学史、建筑史、戏剧史、音乐史等,介绍了发展历程、不同流派、杰出艺术家及作品等。本书化繁为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散文式的叙述方法、短小精悍的故事、丰富多彩的彩插,帮助小读者了解艺术巨匠们的人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达利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呈现出幻觉中的景象 马格里特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转化为神秘的图景 奥本海姆用毛皮包裹杯盘制造出可怕的诡异感 邮递员舍瓦尔以拾来的“宝贝”搭建出理想宫殿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最受欢迎、影响最广泛的艺术运动之一,它打破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壁垒,揭示出现实固有的诗意和陌生感。在本书中,我们
《新文学史》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主办的一份文学史与文学评论杂志,在国际人文学术刊物影响力中名列前5%,主要刊发有关文学史、文化批评、思想史文章,作者除文学史家外,也包括如哈贝马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海登·怀特等学术大家,在世界文学、史掌、文化批评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第3辑汇集了《新文学史》杂志2013至2016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