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欧盟内部、邻边区域及大国关系三个尺度、两大地缘准则构建了欧盟的战略框架,并分别从内部战略、邻近区域战略和大国战略的行为逻辑与目标(欧盟利益的界定);战略困境(敌人或威胁);政策实践以及态势(应对措施)全面考察欧盟战略的地缘政治转向及特点。特别是对欧盟内部地缘棋局的分析,有利于完善“地缘政治欧洲”实证研究层次。最后
作为推行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后发国家”,德国民间部门的发展路径与英美存在较大差异,它既能与政府确立相对密切的关系,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德国政府拥有悠久的地方自治传统,常以实现和谐有效的社会治理而著称于世,较为成功地引进并推广PPP发展模式即为其中的标志之一。PPP在德国的推行并非畅通
本书是一本短小精悍的社会文化研究著作。近年来法国的性别不平等现状不容乐观,针对此现象,作者在书中对“厌男”一词从词源和学理上进行了阐释与探讨,进而指出,承认厌男情绪的存在并不是在煽动性别对立,而是在邀请男性对话与沟通,有利于打造高质量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女性和男性一起迈向更友好、更团结的未来。
本书对19世纪上半叶法国各派别尤其是激进派围绕贫困问题的思想斗争及其趋势,作了了一幅全景式的,但又不失深刻的勾勒。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人们对贫困问题的理解出现了重大的断裂。在过去,人们通常将贫困和乞丐、流民相连,认为它是个人懒惰、堕落与不信神的结果;1789年以后,人们不再把贫困视为个体层面的现象,而更多地将之
本书内容讲述: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0年代的狂欢中称德国为“电梯社会”,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从大众汽车升级为奥迪汽车,并期望他们的孩子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进一步提高。然而所谓“电梯社会”的齿轮早已停了下来。由于没有了昨日的社会流动性,这个从外部看起来极其有序、富裕和健康的国家充满焦虑和冲突。奥利弗·纳赫特威以德国为例
本年度《俄罗斯发展报告(2023)》仍由总报告、分报告、政治、经济、外交、中俄关系六部分组成,共有24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论述和分析了2022年俄罗斯各方面的概况,尤其是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其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主编,俄东所研究人员及这一领域的专家分篇撰写。所有作者
《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22)》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组织力量编写,以中东欧16国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又一本年度发展报告,是《中东欧蓝皮书》系列的第5部。报告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2021年中东欧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状况,同时重
本书内容讲述:英国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建立于1967年,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虽然它在公民申诉、救济和监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有明显的局限。由于它存在种种弊端,效果不太理想,从而导致国外学者对其关注不够,国内学者译介多于研究。然而,它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我国申诉、救济和监察等制度有着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
本书围绕“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以“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流派是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学者和学术界对德国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以学术的方式作出的持续、主动的回应”为立论假设,以政治文化变迁和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为历史背景和实证依据,按照“历史境遇研究—学术史研究—著名学者专题研究—综合批判研究
政治与权力的概念在当代西方世界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二者的内涵与外延与过去相比明显不同。本书从政治文化视角切入,选取英国政治最为动荡的17世纪,揭示喧嚣纷乱、政权更迭频繁的政治乱象背后,政权形象在政权兴替中不可小觑的作用。本书运用历史学、政治学、艺术学、文学批评等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考察在17世纪英国剧烈的政治变革中,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