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明代军卫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军事史是的一个特争鲜明的制度,它延续明清两代,数量众多,变迁复杂。本书将以明代法律文献为中心,考察明代中后期卫所的“民化”进程。明代卫所军事职能的消退过程中所伴随的民事职能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卫所相关人口趋同于一般老百姓,与驻地
全面梳理湘江战役课题,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设立,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具体承担,党史和军史有关权威机构共同完成的。《湘江战役研究报告及史料选编》一书,是全面梳理湘江战役课题的最终成果。书稿分为有关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历史的研究报告;我党我军方面的重要电报、重要报告
讲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谈判,折射出大国崛起的艰难历程。从鸦片战争谈判后割让香港,到抗美援朝谈判后自立自强,中国人民走过了由屈辱、悲愤到自信、豁达的心理历程。军事谈判是谈判双方对立最尖锐、利益最鲜明的对话。它担负着一场战争的全部责任,寄托着战争双方的全部利益与希望。其中,有因愚昧而造成的恶果,也有因智慧而获致的成功;有
唐朝,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黄金时代。唐代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它是如何从隋末的大混乱中脱颖而出,逐渐走向贞观之治,又是怎么从武周之后的混乱迈入了开元盛世的呢?而强大的盛唐又是怎么被安史之乱摧毁的?从中唐到晚唐的乱局中,大唐帝国又经历过什么呢?本书将以唐代各个时期的战争为线索,向读者展示这段历史的变迁。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分为《鸦片战争》《湘军崛起》《火烧圆明园》三部。 晚
本书以按岗索人为原则,确定古代文职岗位为保障作战、一般不直接上战场、从事军队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岗位。全书以时间为纵向坐标轴线,分别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的时间顺序,对各个阶段的文职岗位进行探寻、定位及描述,对这些岗位的产生与嬗变进行总结整理。总结出文职岗位发展的六大阶段:萌芽期(先秦)
本社近年推出的畅销书《战天京》是写湘军集团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城的史事,而在此之前湘军攻下当时安徽的省城安庆,则是攻克天京的必要前提。安庆会战是清王朝命运的转折点,安庆会战前清朝有亡国之忧,而安庆会战之后,清王朝逐渐掌握主动,逐渐镇压了各地动乱,号称“同治中兴”。本书选取安庆会战这样一个转折点,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场历史
《海防纂要(一)》为《海防纂要》第一集,辑序至卷一。《海防纂要》明代王在晋撰,十三卷,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海防纂要》由王在晋任职浙江提刑按察使期间所编纂的一部全面介绍明代海防的专题著述,成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嘉靖时期,倭寇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倭患剧痛,长期萦绕国人心头,其侵略场景仍历历在目。万
《海防纂要(五)》为《海防纂要》第五集,辑卷十一至卷十三。《海防纂要》明代王在晋撰,十三卷,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海防纂要》由王在晋任职浙江提刑按察使期间所编纂的一部全面介绍明代海防的专题著述,成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嘉靖时期,倭寇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倭患剧痛,长期萦绕国人心头,其侵略场景仍历历在
《海防纂要(四)》为《海防纂要》第四集,辑卷八至卷十。《海防纂要》明代王在晋撰,十三卷,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海防纂要》由王在晋任职浙江提刑按察使期间所编纂的一部全面介绍明代海防的专题著述,成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嘉靖时期,倭寇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倭患剧痛,长期萦绕国人心头,其侵略场景仍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