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这本书展示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所有伟大的作品:凡尼斯大力士、维纳斯·卡皮丽姬娅、亚历山大的马赛克、凡尼斯公牛、凡尼斯杯以及来自赫库兰尼姆莎草别墅的铜像。这些世界闻名、受人敬仰并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却被陈列在至今仍分时“限制”进入的展览大厅和分区。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文本与语言:出土文献与早期佛经比较研究》针对最新的(新出土或者新校订的)非汉语(以梵语为主)的佛经写本材料,将它们与相应的汉语译本进行了细致的语言学对勘研究,一方面分析了梵本与各汉译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其做出了细致的梵汉词汇比对,对汉译佛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说,进而讨论了佛经翻译的若干特点。
《民国文存35:国外考察记两种》为《正仓院考古记》及《程砚秋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的合编。前者为傅芸子考察日本正仓院中所收藏的中国文物,尤其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种种器物,具有极重要的文化意义。后者为程砚秋考察欧洲各圃如俄圃、法圃、德国及奥地利等的音乐戏剧,从中可以见到民国时代中外戏曲音乐之间的差别。 《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渤海文物集粹(精)》编著者宋玉彬、伊夫里耶夫、格尔曼。本书体现的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民族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与中国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科研合作成果。根据协议,两所的合作开始于1993年,目前已进入第二个十年。从最初的学术互访、交流学术著述,已经发展为近年来联合开展俄罗斯滨海地区克拉斯基诺城址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女真文物集粹》编著者宋玉彬、阿尔杰米耶娃。按照现今的国土疆域划分,东北亚地区的古代文化研究具有诸多国际性学术课题的客观属性,这种属性要求研究者应该具有国际化的信息掌控能力。然而,由于获取资料途径以及阅读能力的限制,各国学者所开展的专题性学术研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缺失,这种不足影响了学术认识的深度与
今年正值韩中建交20周年和国立光州博物馆与浙江省博物馆友好交流5周年之际,新安海底文物在700年前的出发地浙江举办特展,作为文化交流的新里程碑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这次意义深远的展览是在韩中两国悠久友谊的基础上达成的,希望由此增进今后两馆间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及友好的文化交往。沈琼华主编的《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大元帆影
古埃及文物是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通过考古发掘得来的大量文物,就没有真正的古代埃及史。《文物中的古埃及文明》一书,选取收集了古埃及从巴达里文化至新王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介绍,包括文物的发现时间、发现地、所属时期、材质、色彩、图案、形态等等,并配有图片。除文物本身外,还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文
A.A.提什金编著的《金属镜(阿尔泰古代和中世纪的资料)》的出版,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国内学界对俄罗斯出土古代及中世纪金属镜、特别是与古代中国有关的金属镜研究的理解,也将开拓我国文物考古学者的研究视野,为探讨中俄古代文化的交互影响及欧亚考古学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如果你曾经为神秘绚丽的水晶头骨而深深着迷,那么这个怪异的星童头骨将再次让你沉醉其中,并且,它比水晶头骨具有更加宏大的惊世意义——它的发现,可能改写人类起源的历史!1930年,一对美国夫妇在墨西哥一座矿山附近发现了这个头骨,它的体积硕大,眼眶椭圆,质量远超人类。星童头骨甫一公布,世人皆惊,人们纷纷猜测,这个怪异的头骨,到
日本古陶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