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生动实用的灾害防治科普读物,也是一本简明安全应急指南,旨在为公众提供灾前预防、灾害求生、灾后重建的相关方案,同时帮助人们提高防灾意识,增加防灾应急的知识与技能。人生不易,愿每个人都有自救互救的知识与底气。
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
本书呈现了元代自然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等,探讨了预防灾害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常平仓、社仓建设、灾后的赈恤制度、禳灾、开放山泽、禁猎、禁酒、捕蝗、入粟补官等防灾救灾对策的产生历程和效能,剖析了应灾体制、灾害申报制度,民间救济行为,赈济钱物的来源问题以及流民问题,建构出元代多层次的防灾救灾对策体系和应灾体制。
本书系统论述我国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发生发展状况、演变规律及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分析我国在这些自然灾害领域监测预警科技发展需求与趋势、当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及国际先进技术手段的借鉴等,提出未来5~10年我国防御自然灾害的科技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和方法。本书战略决策指导性强,有助于明确自然灾害监测预
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主要梳理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和管理现状以及重点领域的安全问题,并对上海城市运行安全进行评价。面向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社会。
本书主要为大众介绍突遇地震、火灾、水灾(包括洪水)、风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发生核与辐射、生物恐怖事件、突发化学事故等人为灾害时,如何自救和互救。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芦山地震,再到“8·8”九寨沟地震,我们看到了四川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上的明显进步:响应更加迅速,组织更加有序,救援更加有效,掌控更加娴熟。但是,防灾减灾救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表现出动员式、全民式、分散式的特点,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拥堵混乱和民众依赖等问题。编写《四川省社区
《中国近代十大灾荒》甄选了中国近代史上灾情十分严重、影响极为巨大的十次重大自然灾害,分析了灾荒频发的原因、灾荒和政治的关系、灾荒和社会的关系,并力图通过对灾荒发生发展的成因、过程、后果以及各种灾害的频率及相互间的联系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我国近代灾荒的规律。书后附《中国近代灾荒年表》,勾勒了近代灾荒的轮廓。该书是从个案方面
本书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挂图,包括防护知识、饮食结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以图片为主,结合浅白押韵的文字,介绍了应对该病的核心常识,对科学防控疫情、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关知识具有较大的意义
西江流域是岭南历史上灾害高发的地区,自然灾害(洪涝灾害、旱灾、风灾、地震等)与人为灾害(战争、流民灾祸等)使这一地域的防灾问题更为复杂。《西江流域传统聚落防灾史研究》在对西江流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厘清区域性防灾方略和聚落防灾的历史源流,并详细阐述西江流域传统聚落的防灾格局形态、聚落中的防灾建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