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入176科1128种植物,其中被子植物146科1071种(其中单子叶植物16科163种、双子叶植物130科908种)、裸子植物8科12种、蕨类植物22科44种。在描述过程中,全书按照学名(拉丁名)、别名、形态特征、生境与分布、药用部位和药效功能,以及该品种在景观(园区)中的使用途径都进行说明;在科目排序上也尽量
本书属于“世界学术经典”系列之一,是考勒斯的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对芝加哥附近印第安纳州西北部的沙丘进行研究,主要讨论植物的形成、种类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而阐明植物发生的渐进变化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环境因素,即植物对沙丘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表现出来的可塑性,并且发现了在不同条件下广泛分布的物种。全书共分为6部分,并附参考文献
牛肝菌科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绝大多数物种与树木形成菌根共生关系,对树木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有些种是有名的食用菌,部分种还有药用价值,而另外一些种则是有毒菌,误食此类毒菌常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本书介绍了该科真菌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阐述了其基本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研究历史,记载了我国牛肝菌科23属12
本书阐释和完善了湖泊浮游植物色素定量反演的基础理论、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书中首先分析了蓝藻中藻蓝素的光谱特征及粒径特征,为蓝藻定量遥感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阐述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原理及典型湖泊的藻华时空分布规律,介绍浅水湖泊藻颗粒的垂向速率及垂向分布规律;在分析其对遥感反射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藻总量的估算方法,揭示巢湖
广州海珠湿地拥有“半自然果林—河涌—湖泊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独特城市湿地植被类型,充分展现了城市环境特色、植被美学设计特色。本书全面介绍了海珠湿地的生境特征及植被概况、海珠湿地植被分类依据与分类体系、海珠湿地植被结构与类型、海珠湿地植被聚类分析和分布格局、海珠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海珠湿地的生态恢复过程与成效等内容,
本书在对黄河三角洲植物区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书中包括84科300多种植物,对每个物种进行了形态、分布和范围的简要描述,每个物种附有一幅彩色图片。为了方便读者能简捷直观地鉴定、识别常见植物种类,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术语,利用植物茎、叶、花、果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对植物进行描述。
本书是对老君山大型真菌野外调查采集和十余年研究的总结,在以形态学为主的分类学鉴定的基础上,用文字描述与生境照片相结合的形式,报道了272属848种及种下分类单元。本书既有宏观、微观主要形态特征的描述,生态习性、经济价值的简述,以展示老君山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又有经徒手切片、染色制片、拍摄的部分种的显微照和扫描电镜下的
本书通过对身边常见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是一个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极好范本,是引导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入点。作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作为一个“植物学”的门外汉,通过描写身边的植物来给孩子们补上一节重要的“植物课”,告诉孩子们要相信植物,它们对我们恩重如山,它们对
本书包含七个章节,前五章节互花米草专题图基于2016-2020年0.5米分辨率的航空影像(主要为4-6月)监测成果制作,第六章节互花米草专题图基于2020年秋季高分一号、二号和六号卫星影像监测成果制作。前六个章节分别以典型河口、海湾以及行政区划为单位制作了16个分区的反映历年互花米草面积、空间分布情况遥感专题图;第七章
本书从植物生理活性物质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对植物生理活性物质技术及其开发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讲解,而且从开发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类胡萝卜素、类黄醇、多糖、皂苷、植物甾醇与生物碱的开发应用,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