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河段是长江中游防洪问题最为突出的河段,也是三峡工程运用以来坝下游受影响时间早、程度大的河段。本书通过现场查勘、原型观测资料分析、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技术手段,研究揭示了三峡工程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河床变形及再造规律,预测了溪洛渡、向家坝、亭子口等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运用后荆江河道再造过程及变化趋势,揭示了荆江河道
本书以河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物理模型和资料分析等手段,围绕万家寨水库运用方式开展研究,集成与凝练了万家寨水库物理模型试验及水库进入正常运用期以来的水库泥沙研究成果,包括万家寨水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主要是针对水库不同运用方式调度效果进行研究,以及2011-2017年万家寨水库泥沙研究,是对水库进入正常运用期以来的运用
本书是作者在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大中尺度流域洪水产输沙特征及阶段变化”和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白皮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本书一是选取了无定河等有代表性的重点大中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暴雨洪水泥沙资料,辨识暴雨产流产沙的降雨主导因子,建立相同因子不同时段的暴雨—洪水—泥沙关系模型
工程水文学与水利计算基础 (第3版)
本书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在解决无限域问题和断裂力学问题中的独特优势,研究了混凝土坝‐地基‐库水系统相互作用数值模型构建及断裂力学特性。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近场结构动力分析、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远场无限地基局部高阶透射边界、混凝土坝‐地基系统时域分析的耦合求解方法、
本书探究了河流的阻力特性及其对泥沙运动的影响。开展了野外和室内水槽试验,获得了河段平均的水力学、泥沙以及河床地形场等数据。考虑到河流空间流动的非均匀性,建立了基于河段的阻力关系式;基于不同相对水深情况下的水流阻力特性,建立了适用于野外和室内、可覆盖各种相对水深范围的遮蔽函数模型。基于野外及室内水槽试验的床面地形数据,分
泥沙运动力学(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系列教材 武汉大学规划核心教材)
黄河以水少沙多著称于世,天然时期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a(陕县水文站,1919~1959年)。但是,2000~2020年,黄河实测输沙量只有2.45亿t/a,其减少程度远超过20世纪的任何时期。在此背景下,由于黄河输沙量受河(沟)道工程拦沙影响,而工程拦沙属不可持续减沙,黄土高原的实际产沙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成为黄河水安
非静压水波模型通常被视为对浅水长波方程所满足的静压模型的一种修正,在经典水波理论及其数学模型的论述中鲜有提及。本书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首先从水波运动的理论角度,梳理非静压水波模型相关的理论基础,辨明其与浅水长波的静压模型的差异性。其次,针对非静压水波模型通常采用的预估校正数值方法,阐述非静压模型与浅水长波的静压模型在数
本书主要分析研究了黄河水沙的特点、黄河泥沙的治理、黄河河道整治的技术和工程技术措施等等,全书主要包括黄河河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黄河的径流与泥沙分析,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泥沙,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防治的技术措施,黄河河道治理实用技术,下游河道治理,水利工程测量,工程验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