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末,近代中国逐渐开启政体变革进程,君主立宪与民权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相互竞衡的政体转型路径。本书着重探讨、分析儒家传统和君主政治与共和政治的关系,阐释儒家传统与近代共和之间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义理共振、相互塑造。论证思路方面,本书区别于文化儒学和政治儒学的研究范式。文化儒学着力于更新儒家文化以嫁接西方现代政治,而
本书围绕当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议题,通过平等理论、正义理论、中立性问题、公共理性问题四个部分,阐述了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承认理论、全球正义理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中立论转向、公共理性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当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议题,加深对平等、正义等核心政治哲学概念的体认。
本书针对我国公共部门及其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特点,结合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测实践,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系统阐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测评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和质量标准;二是全面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测评的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技术、履历分析、民主评议、考察等。 本书的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理论学
全书共3册,包括2014-2023年真题全部考点知识表解+2014-2023年考研政治真题+2014-2023年真题详解。考点详解+套卷+答案分3册设计,便于考生进行立体式知识架构、全方位掌握真题,复习效果更佳。
本书主要从理论、方法论等层面对应急管理问题进行讲解,并通过研究示例系统展示该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及分析范式。在相关章节,还配有研究示例,全面展示理论框架和模型的应用思路及研究范式,为学生实际研究活动提供借鉴。全书分为五章,章侧重于应急管理主要研究问题及理论视角的介绍,主要对人为灾害、新兴风险以及复合型灾害等问题和主要
社会风险与冲突治理
孔教如何从晚清社会制度的固有部分崩解成为“游魂”,如何一步步被负面化乃至被打倒?晚清和民国初期的孔教论争聚焦在国家建构是否需要孔教、如何安置孔教。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陈焕章、马相伯及新文化运动诸君,基于对孔教与革命、孔教与中华文明维系、孔教在国家建构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公开在媒体上争论孔教的定位和性质。争论中,
本书有四大特点:第一,针对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新进程,开辟新的政治视野,集中讨论新的政治论题,引入新的政治概念;第二,以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重新探讨政治哲学史,根据实际的全球政治的新动向,参照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的相关理论及其基本概念,简略地概述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所可能采取的多元化理论形态;第三,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探究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中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探索、思想成果、传承关系和价值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探究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国化语境中自由的内涵、类型、主体及实现条件;研究马
本书针对社会流动性和美好社会愿景背后的神话和迷思进行了有力而透彻的研究,充分结合了不同的群体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到职场再到社会境遇的社会现实经历。平等信托基金会前理事邓肯·埃克斯利借利用专家研究和现实生活经验,包括演员、政治家、亿万富翁企业家、外科医生的亲身经验,发出了唤醒人们打破差别性机会的呼吁,他提出了一份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