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对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本书以农田灌溉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小农户的耕地细碎化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角出发,运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以及社会生态系统框架,探讨了小农户参与农村灌溉集体行动的逻辑,分析了耕地细碎化对农村灌溉集体行动的影响,揭露了耕地细碎化影响农村灌溉集体行动的机制,并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反映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已列入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本书以广东省为例,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方法和基于遥感蒸散发模型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基于计量经济学理论的灌溉用水效率测算方法,以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过程评估和各种方法的综合评估等。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
本书是一部以分布式的方式运用土壤-水-大气-植物与世界食物研究(SoilWaterAtmospherePlant-WOrldFOodSTudy,SWAP-WOFOST)模型对华北ping原的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开展农业水文模拟研究的学术专著。作者针对多年来该区域井灌超采深层地下水所面临的水
为规范湖南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保障和提高工程设计、建设质量,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促进工程安全、节水节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图集。本图集包括小型水源工程、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村河道工程等。本套书含《山塘、河坝、
调亏灌溉是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传统的灌溉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策略。其基本概念是根据作物的遗传和生态生理特性,在其生育期内的某一(些)阶段(时期)人为主动地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亏缺),调控地上和地下生长动态,促进生殖生长,控制营养生长,调节其光合产物向不同组织器官的分配,从而提高经济产量,达
本书主要聚焦在局部根区灌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物学机制,从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和作物根系吸收能力两方面,论述局部根区灌溉产生的根区土壤干湿交替过程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并提高微生物反应底物浓度的有效性,使有机氮的矿化提高了25%,同时根系向地上部分的养分吸收增加了30%,从而使作物氮素营养吸收增加了16%的氮素吸收机制
文化景观是世界遗产体系中较新的类型,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数量偏少、地域差距大,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文化景观学界一直呼吁加强亚洲文化景观理论和类型研究。作为农耕文明时代杰出代表的南太湖溇港圩田文化景观研究,不仅对文化景观学科发展、遗产保护事业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坚定文化
科学灌溉与合理施肥200题(双色版)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正确认识节水灌溉的本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主要介绍节水灌溉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为全英文书,具体内容包括节水灌溉基本理论、喷灌技术、滴灌
本书在科学界定农田水利交易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具有中国风格的国家与社会交互建构的社会互构视角,围绕制度嵌合、基层制度能力等核心议题,以“交易特性-行为能力-合约匹配”为线索,探究农田水利供给绩效生成的制度逻辑,构建了农田水利供给绩效生成的TSCP理论分析框架;循着“理论探析-实证分析-实践应对”的逻辑思路,从宏观和微观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