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详细介绍北京自1949以来50年间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传染病,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书籍,内容翔实、丰富,基本涵盖了这个时间段以来北京地区的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及其后果,对我们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北京地区现代自然灾害很有帮助。该书可以对加强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起到警醒作用。同时作者也全面介绍了1
本书对普查工作人员开展广泛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普查工作队伍,是保障本次普查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提高培训效果,规范普查数据采集、评估与区划工作,确保普查数据和成果质量,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普查办)精心策划,组织自然灾害风险相关领域专家,围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
本书是有关灾害及灾害风险的基本理论和应对策略的理论性著作,主要内容包括灾害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灾害的性质、灾害的效应及影响、灾患的性质、灾害风险的性质、灾患的危险性、人类的脆弱性、灾害的恢复力、灾害风险管理、灾害风险的调控以及灾害损失的转移、社区减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书包含概述、大事记、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自然灾害分述、省直部分单位防灾减灾工作、各地级以上市灾情与防灾减灾工作以及附录等7个部分,共30万字,主要记录了我省2020年发生的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冷、地震、泥石流、滑坡、赤潮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情况,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本图书可为有关部门决策和判断提供依据,为高校和科研单
本书从仓储备灾、工程防灾、灾害预警、救灾赈灾等环节探讨历代体制机制的优势与不足,对当今灾害应对和体制机制发展提供学术参考,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抗灾的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本书以明清野史笔记、小说作品等为基本材料,结合近年国内外荒政史、民间信仰研究的文献与理论,将明清灾害言说、御灾故事置于华夏民族精神史脉络考察。根据水、旱、蝗、瘟疫、风、雹、地震、冰雪等灾害及御灾书写载录,分述了祈雨、驱旱魃、治蛟、驱蝗、辟疫以及蜥蜴播雹想象等诸多民间信仰的展演、仪式功能、传播机制。作者注意搜集明清御灾能
本书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应急管理理论、脆弱性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收集整理了湖北省历史灾害数据,对湖北省自然灾害情况进行调研,以湖北省103个县市(区)为样本,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自然灾害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湖北省自然灾害区域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
本书在阐述自然灾害及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分别从灾害、管理、灾害管理、灾害应急管理、灾害应急管理的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灾害应急的备灾与响应机制、灾害应急的评估方法与重建机制、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等角度,阐述和分析了中国的一案三制建设,探讨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工作流程,最后还介绍了灾害的国际紧急救助和中国的国
本书以1368~1911A.D.为研究时段,以明清时期徽州一府六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明清时期徽州各县的地方志和地名志等历史资料,将历史资料的文字叙述进行定量化描述分析,得出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分布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并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揭示我国亚热带北缘中低山地与丘陵区的灾害发生规律,为徽
本书是一本介绍北京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科学技术著作。本书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全面介绍了北京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的背景、目标和意义,并着重介绍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总体方案和灾害致灾调查、承载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资源调查、重点隐患调查、评估与区划等内容与组织实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