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理想形式”,还是“气韵生动”?本书选取了诸多能够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元素,例如王微、米芾、石涛的画论以及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传统国画,并将此与自柏拉图—柏罗丁直到黑格尔的西方美学观加以对照,以此揭示中西方在美学思想乃至最根本的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差异。2016年曾推出平装版,此次为精装版。一次中西美学理念的思想碰撞
本书主要考察日本古典美学范畴“物哀”在整个日本文学史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按照理念自身的发展规律,将其划分为萌芽、雏形、沉潜、确立、展开等五个阶段,分别阐释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论著作及文学作品中的“物哀”理论形态、文学表现和美学内涵。本书注重“史”与“论”的密切结合,在具体作品的研究分析中灵活运用各种批评方法,从哲学、文
本书以中国当代休闲美学的学科构建为主题,从休闲美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目的论、主体论、审美应用等层面出发,整体探索中国本土文化土壤滋生的当代休闲美学基本体系和主要范畴,试图在中国传统哲学“道不远人”的基本思路和西方现代美学寻求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两条路径,探寻一条既符合美学本质又走向生活美学的研究之路。通过本书的阐述
《幽玄》,时间进入中世,在日本歌人的领略下,佛法、老庄、日本的神道被揉合出一种独特的幽玄美学。幽是隐微,玄是奥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诸行无常的人生真义。幽玄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以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在浮世绘中体现为,描绘出自然蕴藏的生命灵气和超凡脱俗的意境,氤氲出缥缈空灵
复兴中国古典美学,树立美学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派,生命美学是枢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先贤已做出开拓性的贡献,为汉语生命美学的系统重构奠定基础。美学界应该充分吸收、借鉴,继往开来。本书主要对方东美的新儒家生命美学和罗光的新士林生命美学做了系统化的梳理研究,并对这两种生命美学体系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比较,附带整理了牟宗三生命
这是一本日式生活美学书,作者拍摄妻子做饭的场景,温暖,安静幸福的氛围从照片中传递出来,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都值得记录。从与妻子的相遇,到女儿的诞生,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展现在大家面前。像珍惜最后一天一样珍惜每一天,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日日是好日。
文化精神是一文化中一切时代、一切思想的总和。本书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研究中西美学。作者从文化范式入手,在把握中西美学基本精神和对中西美学作宏观整体比较的前提下,切入到中西美学中“和谐”、“悲剧”、“崇高”、“荒诞与逍遥”、“文与形式”、“典型与意境”等基本概念,和“创作理论”、“灵感理论”、“灵感的主体构成”以及“审美具体
本书将生命与外界环境达成协调稳定关系时所处的状态界定为美的状态一步指出,美的状态由若干处于较高兴奋状态的生命本征综合组成。在资源有限的限定中,生命体表现活性本征化出对美追求的力量——M力,更会在差异构建的基础上生成优化模式。在美的状态能够最有力和最有效率地表达生命的活性本征,使活性本征处于较高兴奋状态时,即意味着引导入
《美学探讨与话语建构(套装上下册)》旨在探讨美学学科的历史进程、总结发展经验、展望未来,推动中国美学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华诞献礼。主要内容包括七十年来美学学科建设的中国经验与启示,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七十年美学学科建设,中国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国外美学的新发展及其借鉴意义等四个方面。
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