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文化简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审美文化简史》在内容上力图发掘中国古代具价值的审美文化资源。以此来丰富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趣味,克服以主“素质教育”以政治课和德育课为主要内容的单薄与偏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文化也是一种资源”的后工业社
本书作者主要探讨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体论问题,全书共十章,主要涉及“情感本体论”、“生命本体论”、“社会功利本体论”、“自然典型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等多种概念。通过对20世纪美学代表人物及观点的阐述,展现了20世纪各个时期美学思想的全貌。
中央电大开设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各科类大学生的普遍需求出发,兼顾文理科学生的不同审美情趣和审美实践,注重通识性美学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美学理论应用于生活中的审美实践中去,激发学生在美学理论指导下去创造美的热情。中央电大为学生编制的本课程多种媒体教材包括课程主教材、辅导教材、计算机课
中国美学史是中国学者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坐标,从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中梳理的结果。与西方一样,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就已经有了对于审美问题的零星看法。长期以来这些看法日渐丰富,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只是在中国近代以前没有得到规范、总结和西方式的学理化而已。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里,包含着中国古人对审美问题的见解,对道器、道艺
《大学美学》分成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下面以“原作”或个案为主,可以是理论原典,也可以是文艺作品经典,还可以是审美现象个案以及现实美学话题等,并加上编写者对原作的解读或个案分析。这样的编写思路比较切合当今大学人才培养与美学课程教学的实际。《大学美学》的编撰原则包括:以20世纪后期以来美学主流为基本框架,注意伸张中西古典美学
这是一本从特殊角度来叙述的西方性灵小说。丑学是作者自撰的一个词,藉此重新解读西方的感性学。作者以一系列的叩问开启了讨论,将西方人感性心理的演变过程层层揭开…… 因丑的介入,人类感性心理的空间得以拓宽。 丑,就像贝多芬《命运交响乐》里那个著名的三连音一样,来势汹汹地敲打着艺术的大门! “丑学”是作者自撰的一个词,藉
本书收录的论文有:关于马克思论美、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劳动创造了美”、从劳动到美、从美的哲学分析到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分析等。
本书从历史主义视角宏观把握实践美学,借助前沿理论从宏观微观,比较对照的视野把实践美学作为一个具有逻辑整一性和历史规定性的美学思潮,追溯实践美学的历史起源,清理实践美学的发展谱系,总结其基本观点和总体特征,并对实践美学的历史贡献和理论缺陷进行了评论。 面对实践美学这一美学学说,我们也必须询问这样一些问题:实践美学发生的
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生命超越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美学具有突出的重视生命体验和超越的特点。中国美学不以认识外在美的知识为重心,而强调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的适意。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
本书是一部比较美学专著。它重在探讨叔本华与王国维美学的关系。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写王国维如何“创世”,外篇写王国维为何“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