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流域水系统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国家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科技需求,构建适宜我国国情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理论技术与实践模式,系统介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诊断、模型模拟、优化调控等关键技术,在鄱阳湖、太湖流域开展应用实践,为我国美丽河湖保护和建
本书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全书共分9章,在对罗霄山脉生物多样性科考成果进行综合记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全境及五条中型山脉的生态保护现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植物、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策略等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对11类特色代表性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专题研究;对
当前,全球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和污染加剧三重生态威胁,生态系统退化正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和自然资源,甚至危及一些区域人类的生存。联合国先后启动了可持续发展十年、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和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等系列行动,推动重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促进全球生态系统恢复。基于全球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逐
环境土壤学是土壤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新学科,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教材以处在陆地生态系统枢纽环节与中心地带的土壤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环境土壤学形成过程、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全书由基础篇、原理篇和应用篇三大部分11章构成,其中基础篇包括土壤性质组成、土壤形成分类、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土壤研究内容。原理篇包括土壤
本书为项目化教材,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内容包括环境中微生物的认知、微生物的培养、环境中微生物的检验和检测、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技术四个项目,每个项目设计了任务、实训、小结、习题、拓展(以二维码的形式)等内容。全书有14个任务、22个实训、32个拓展,内容编排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环境监测是监视、准确测定自然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涉及特定、监视性、研究性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在环境监测的指引下,人们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及其污染程度,从而得出准确的环境变化数据,以便预测出未来环境污染的大致趋势和后果,并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由此可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环境监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环境
本书系统研究了高陡石英岩崖壁地境再造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统计了有人居住岛屿典型石英岩崖壁的体裂隙率,分析了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Φ300mm孔径钻孔的孔间横向裂隙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确定了最佳孔距。施工试验用崖壁钻孔并覆土绿化,开展崖壁凿孔孔内水汽场研究,进行持续监测后,分析不同孔径、孔深、阴阳面崖璧凿孔内温度和湿度变
本书以水、土壤、矿产等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禀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引发水土环境污染问题为环境约束条件,查明了宜昌市水、土壤、矿产等自然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按照流域系统收集整理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资源和水环境数据,建立了富磷流域磷源识别及磷源贡献比例计算等技术方法,服务生态环保、生态损伤鉴定和地下水污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2019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典型工矿区地表系统健康诊断与绿色发展模式考察的总结性专著,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编著。全书共6章,包括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科考区域和路线,青藏高原典型工矿区地表系统健康诊断,青藏高原典型工矿业生产活动特征及污
"本书是根据沈阳科技学院的办学理念,以及环境与生物工程系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为10章,包括环境生态学概述、生态学基础知识,主要生态问题与安全危机,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监测评价等内容。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