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玉器、绿松石器以及石器材料。通过对以往出版以及未披露的资料进行整合,对盘龙城遗址过往所发现的三类器物进行报道。此外,本书还对以往存在问题的资料进行了补正,主要包括玉器以及石器的材质方面。最后,运用光谱、元素、矿相等多种分析方式,在物料的产源方面进行探索,进而阐释盘龙城先民在矿物资源利用中的策略
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底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皆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及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两书所未收者,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部分,每一部分按照志主下葬日期先后为序排列。墓志先列录文,后附疏
本书从宏观着眼,由微观入手,为读者梳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介绍重要的考古发现,展示考古学最前沿的成果,以点带面,为读者呈现出考古学在当下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面貌。使读者对考古这一学科有清晰、完整的理解。 书稿共设置100个问题,涵盖了从考古技术、宫殿、墓葬、城市、文化、石窟、丝绸之路、特种考古等重要话题,以新颖、
本书系统介绍了碳14测年的原理与方法,加速器质谱的原理及其用于碳14测年的测量本底、分馏效应和测量方法,测年样品的前处理与化学制备,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的测量误差、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系列样品碳14年龄校正的贝叶斯方法及其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夏代、商代和西周十几个重要遗址的加速器质谱碳14年代测定,以及殷墟甲骨
明楚王墓为明八代九位楚藩亲王墓葬群,贯穿明代始终,是现存时间跨度最长、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亲藩墓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明楚王墓遗址公园内。为加强对明楚王墓及明代藩王制度、相关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特举办“明楚王墓与明代藩王文化”
本书全面整理并公布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齐故城考古队在2019—2020年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夯土建筑群遗址发掘中出土的钱范及相关遗存资料。通过整理,对较好标本采取三维拍摄拓本制作进行信息全面采集,并全方位公布资料,结合实验考古和科技分析,综合分析了钱范制作和冶铸工艺。在对新出土资料整合研究基础上,科学合理编排后,提供给
楚郢都纪南城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古城垣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楚国都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在长达411年时间中,楚人以纪南城为都城,成功跻身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列,不仅成就了辉煌的霸业,也创造了可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灿烂文明。纪南城遗址以其规模宏大的城垣遗迹,丰富的地下文化遗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秘色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特制瓷器,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一带)中心窑场位于浙江上林湖后司岙。据文献记载,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命令烧造瓷器专供钱氏宫廷所用,并入贡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称越窑瓷为“秘色瓷”。关于“秘色”究竟指何种颜色,以前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一九八七年四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
巴蜀文化承载着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绘画作为人类表达情感和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书开篇分析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底蕴,并从多个视角梳理了巴蜀文化的精髓;接着阐述了巴蜀地区在绘画艺术领域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巴蜀绘画独特的
本书将殷周金文分为朝觐、祭祀、祝嘏、赏赐、诰诫等七类,且依据金文主题类别标准对每一类金文动词进行语义、语法和语用上的梳理,对金文主题分类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并采用数量统计法,全面、详尽地反映了各类主题用词的数量、分布及意义;采用分类比较法进行主题分类和每类动词的等级分类,大大提高了主题分类与动词分类的准确性,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