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通常被视为启蒙运动的奠基人,这场思想运动旨在废除圣经和宗教,代之以科学现实主义。但洛克其实对圣经有极大兴趣,他终生都被圣经神学和圣经宗教吸引。在这本新书中,Parker教授思考了洛克对圣经文本的兴趣,以及洛克政治思想的发展如何体现出这种兴趣。Parker表明,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得自其宗教视野的启发,尤其是他对《创世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关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思想评论读本。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传讯,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神,败坏青年之事。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这是苏格拉底平生第一次公开演说,他借此机会讲述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谈到了自己对人生、智慧、哲学等方面的理解。但申辩并没
作者从自己的家乡说起,哲学思考是那不勒斯人的传统,也是一种必然。在那不勒斯,哲学无处不在——人们就像在古希腊城邦一样,边散步边沉思。本书帮助读者跟随古希腊哲人探索人类永恒的、本质的问题。作为工程师和哲学爱好者,作者以亲切、和蔼的姿态引导大众越过看似严酷的门槛,走进伟大的思想主题:回到古希腊,以风趣的语言、反讽的艺术,叙
本书是一部英国道德哲学史-政治哲学史方面的高水平研究论著。休谟不仅是西方近代史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在哲学上、政治与经济上的思想对英国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思想传统有显著的影响。全书正文分六章,分别讨论了休谟的人性论(作为其政治哲学的预设)、政治德性论、正义规则论、政治经济学、政体科学的政治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玛克斯·奥勒留的一部哲学思考札记,全书以格言体写就,分为12卷,共497则。各卷无明确的系统划分,各则之间也没有确切的联系,有的很简单只占一两行,有的多至数十行。“沉思录”的名字是后人添加的,这部书原本不是为了出版给人看的,只是作者和他自己心灵对话的记录,也是作者“每日三省吾身”的记录,所以其
《后希腊化哲学》由多伦多大学古典学系教授G.R.博伊斯-斯通斯撰写,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追溯了公元初期的哲学革命,重建了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基础,并揭示了柏拉图主义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基础可以从神话传统中重建,柏拉图主义则是建立在这一论点之上。乔治·博伊-斯通斯通过扎实的研究填补了长期以来哲学史研
本书是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书信合集,收录了他给众多亲友多年来的信件300多封,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等多个方面。全书共计40余万字,由本雅明的挚友和研究者格肖姆·肖勒姆、特奥多·阿多诺合力编辑,以编年的形式编定,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全书充分展现了本雅明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文笔,既揭示了本雅明自身思想轨迹的发展变化
《尼采的人生哲学》是一本介绍尼采及其哲学思想的通俗性读物,也是一部颇具文采的散文集。作者对于尼采著作中某些关键性概念和词语作出了独特的理解和阐释,对于尼采学说中的偏颇和局限提出了自己的见地和分析。他从总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解析和评价了尼采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对尼采学说中一些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往往被人误解的问题给出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鲜明思想,在政治观点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篇论文中,卢俊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自然状态向
这部关于启蒙时代的作品描绘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启蒙运动,以及各地最重要的立场、观点、主要人物及启蒙运动发展的差异性。不仅传达了必要的基本知识,还提供了基本的解释方法。维尔纳·施奈德斯勾勒了这场18世纪的主导思想运动及杰出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揭示了启蒙运动的背景,从而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蓝图之中。此外,本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