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十多年来,作者自驾行程二十余万公里,持续地跋涉于蜀地鲜为人知或虽为人知但甚少有人涉足的古城堡和古战场。在写作古蜀城堡战场的过程中,参考了相关史籍,所描绘的地理情况也是亲自勘踏。该书以散文的文学性、新闻的纪实性和学术的严谨性有机结合的笔法,来解读历史的流云和领略自然的岚烟。其可以为蜀地人文历史、古代军事史的研
《1909-1910年俄罗斯新疆探险考察初步简报》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丝路考古研究经典译丛”的一种,该丛书收入俄罗斯、德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对“丝绸之路”之考古及研究著作及图录的翻译著作,侧重文物艺术类的研究和图版文献。主题集中,范围广泛,兼有考古图录与史学研究,是“丝路”研究的经典研究与资料集。《1909-191
本书为《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上下)的续编本,收录了2011年至2023年间公开发表的三门峡地区的考古文献,包括考古发掘报告、简报、简讯和其他报道材料等。在编写体例上延续了之前的结构框架,分为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元明清考古五个部分,书后另附有三门峡地区考古历史研究文献
《三门峡仰韶文化研究·续编》收录了2011年至2023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三门峡仰韶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论文70余篇,分为仰韶村遗址与仰韶文化研究、庙底沟遗址与庙底沟文化研究、西坡遗址研究、底董与笃忠等遗址研究、考古学史和考古学家研究等五卷。内容主要以三门峡仰韶文化研究为主,涉及到文化性质与年代、文明起源与早期中国、彩陶与纹
《浙江矾山明矾工业遗址调查研究报告》是专注于特定地区、特定遗址类型的学术性专著,基于详尽的田野调查、历史文献耙梳与深度访谈,对以浙江矾山10千米矿脉为中心、广布浙南闽北多地的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资源现状调查与历史追溯。本书通过脉络梳理呈现了矾山六百余年明矾生产进程与区域生产环境的变化,以采炼生产、交通运输、生活繁衍三类遗存
本书以新疆考古工作的发展历程为纵轴,以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横轴,展现新疆百年考古研究重要成果及精美出土文物,包括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发掘项目及出土文物,为我们研究了解新疆地区历史、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物证。实证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元一体、兼容并蓄
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是一种礼制性的城市文明,它既是物象的行政规划形式,又是政治和意识的体现,构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礼制文明的显著特色。从史前时代到东汉,都城逐渐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仪中心,都城的礼制建筑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和规划形式,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丰富的礼制思想,是礼仪制度、政治制度、等级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反映。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和莫高窟保存的艺术品,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每一个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读者应当熟悉的内容。本书在包涵敦煌学范围上超出了以往的介绍敦煌学的论著,同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概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文献索引,同时配有大量的随文图片辅助文字说明,在注释中详细介绍了相关问题的
"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
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