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四新在武汉大学读书和留校任教后教学、研究期间写作的文章合集。图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学术论文、回忆文章、书评、图书序跋等,涉及简帛思想研究、早期易学研究、道家思想研究等内容,展示了作者读书、教学、治学的经验和心得,反映了作者的思考、学术贡献,富有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同时也具有可读性。
本书是地方文教工作者的个人文集,全书约15万字,按主题编为四章,分别记述和讨论了江苏泰兴文化、教育、社会和经济的变迁往事。第一章以文化研究为主旨,包括1989年泰兴县传统经济和文化总体情况查报告,以及方言特点的分析和整理。第二章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作者所亲历的教育发展往事。第三章以个人生活为视角,从童年生活、风土习俗、
本书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获奖文集,充分展示了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旨,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包含了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
厦门大学囊萤星火青年讲师团坚持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中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形成青年理论武装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理论宣讲新风貌。经过指导老师和学生讲师们的精心打磨和用心诠释,本书精选18个精品宣讲课程,形成了包含四大系列在内的青春思政微课,即百年初心成大道踔厉奋发新征程闽山闽水物华新青春逐梦正当时。此外,本
人间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解何以可能这一命题始终伴随着社会学科的发展,单一学科的知识只能看到问题的一个侧面,现实远比单一学科的所见复杂,需要不同专业共同关注和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对话显得尤为重要,人们思索并不断沟通,以尽善尽美地成就人之为人的角色。 本书是19992019年间中外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对谈录的结集。对谈在文
巴珠·晋美却吉旺波是19世纪的著名学者,一生论著作品极为丰富,诗歌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其精深的文化和文学造诣为其后历代学者所称道。该文集共8卷,他的作品内容涉及哲学、逻辑学、天文历算、文学等学科,是一部藏族十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文字精美精炼,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书稿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主办的CSSCI来源集刊《原道》第47辑。本辑包括四个栏目:一、“孔子研究”栏目讨论了孔子反对铸刑鼎的思想、慎独思想和孔子形象的建构问题。二、“经学与哲学研究”栏目讨论了帛书《易传·缪和》的思想、《礼记·王制》的“封建”思想、廖平的“大统”思想,以及我国早期的“知人”观、戴震“闻
本书是著名学者甘阳的文集,收录了甘阳教授1984-2019年以来的文章。全书分为三编:传统中国、超越西方文化以及返回“文明-国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哲学的评述、西方社会学著作的评论以及通识教育三个部分。作者认为,21世纪的中国能开创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人是否自觉地把“现代国家”置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本书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项目六年来的卓越育人成果为基础,全面总结和展示了华科大“喻竹计划”在新时代大学生论治国理政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华科大依托“喻竹计划”实践项目育人的经验总结。围绕着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一主题,全方位深入研讨并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全书内容分为“喻竹计划”系列调查报告和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国栋作品集。"学海泛舟"一节收录作者独著学术论文6篇,"书山有路"收录学术杂文4篇,"西域纪行"收录游记2篇,"香象渡河"收录评论4篇,"尺素寸心"收录书信3封,"他山之石"收录译文4篇。共计23篇。此外,附录一"光影婆娑﹣﹣郑国栋摄影作品撷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