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及艺术爱好者的美学教育之书。 全书以中国古代艺术品评的“六法论”为底层框架,提炼出艺术审美的十个维度。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进行融合,通过对中外经典艺术作品(包括书法、绘画、雕刻等)的赏析,揭示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所表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引论、审美活动的发生、现实美、艺术美、审美类型、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审美教育。每章内容由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重点内容提示、难点问题补充说明、综合练习题(自测题)四部分组成。
内容简介(200-500字):本书在充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审美现代性”视域观照下,全面反思泰州学派美学“狂”范畴,揭示中国本土审美现代性早期萌生的机制。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想史层面上,“狂侠”与“狂禅”先后承继;在审美现代性的主体意识层面,“任道”与“任情”共生;在审美重构与审美创造层面,“叙事”与“抒情”共荣。“狂”
本书稿是作者《美学智慧论》的课程讲稿整理而成,以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述抽象深奥的概念——艺术哲学自有一种智慧,即美学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精神占据重要地位,作者认为如今审美文明的衰落,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相关:科学进入中国,令美学原来占据的地位未免难保。作者从“人的灵感”“人与动物”“人与机器”等角度,讲述美学与
本书是面向大学文学、哲学、艺术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教材,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通识课教材,共三编十五章,除美学一般性问题和理论之外,还系统介绍了东方美学以及当代艺术批评的核心概念问题。教材选用了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印度美学、日本美学,以及当代美学的经典性论著,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包含当代美学理论和比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涉及:审美及其起源,美的本质,形式美法则,审美的领域,审美的主要形态,审美鉴赏与美育。
本书开宗明义,首先界定了美学的基本问题与语言的用途,随之探讨了艺术家、艺术品与观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彰显了分析美学的诸多特点,对美学宾词与价值术语、艺术形式与审美对象、灵感学说与原创准则、接受论美学与神话诗学、惯例理论与后惯例理论等等话题,均作了颇为独到的分析和阐释。贯穿本书的三种重要美学理论,竞相引起哲学界的广
本书作者对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美学提出了一个独创性的思路,以“批判理论的转向”和“语言学转向”为线索,系统梳理了当代西方美学的思想资源,批判性地考察了斯宾格勒、齐美尔、韦伯、奥尔特加、卢卡奇、阿多诺、本雅明、利奥塔、鲍德里亚、詹姆逊、克罗齐、卡西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巴赫金、巴特、福柯、伽达默尔等18位代表性的西
本书旨在介绍蔡元培的美育理念。作为第一位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教育思想家,蔡元培结合当时的国情和世情,运用自己学贯中西的学识,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美育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出了践行美育、推广美育的方法和建议。这些内容在当下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是作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包括苏俄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