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分十余个专题回顾了20世纪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秦汉文明的辉
本书仅就墓主人的卒葬地资料及墓志的出土地点作了整理,共收录4347条,涉及东汉、西晋、北魏、隋唐直到元、明朝代的墓志近3000余方。
本书是西北大学百年校庆第一次公开展示的文物精品集。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早的高校博物馆,其前身是1939年建立的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文物室。半个多世纪以来,该馆收藏了不同时代的各类文物2万余件。本书选编的149件文物,均是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收藏中的精品,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在举世闻名的古丝绸
国门乍开,西风渐进。新妆时样,翻起观念更新的浪潮。民国初年的时装美人,画在瓷器上的“老照片”,勾勒出近百年前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和“画珐琅”(洋瓷)。本书收录244件皇家御用的珐琅器,自元代至清代有系统地呈现您的眼前。书中对珐琅器的断代分析专业,对作品的艺术特色描写细致,是故宫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值得珍藏。珐琅制品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只有“皇家才可收藏”。康熙曾特地从法国召来匠人画珐琅器,雍正对于烧
好川墓地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志於1997年在该省遂昌头岗发现和发掘的,这是近年来在浙西南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存。本书分上、下两篇,详尽如实地报告了好川墓地发掘的80座墓葬的全部材料,并根据墓葬间叠压打破关系、墓葬随葬器物组合及器物形制演化规律将好川墓地分为五期七段,时代确定为良渚文化晚期至夏末商初。报告还
本书汇集了1983年至1984年湖北宜都城背溪等12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资料。这些遗址的发现,把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起始年代提早了1000多年。发现的稻谷、陶器、聚落遗迹等,对於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由於遗址分处长江两岸,有关的水文资料对於我们今天治理长江也具有其宝贵的叁考价值。全书20万字,插图2
中国人很早便开始利用自然界生长的竹、木和动物的骨、牙、角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美化生活的装饰品,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的创新制造工艺,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且富有民族风格的艺术门类。 远在旧石器时代,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地区的山顶洞人就已将兽骨制成骨坠、项链等装饰品,表现出早期人类对美的追求。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竹、木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夏商考古》综述了20世纪夏商考古的重要发现
本书详尽介绍了我国自周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织绣的发展状况、艺术特色以及一些具代表性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