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而家训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见诸文字的家训,较早而集中地出现在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同类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被认为可以"家置一编,奉为楷式"。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摒弃了其中封建消极过时的内容,书中所提出的治家教子之方和为人处世之道,有
本书共包括:孝经译注;大学译注;中庸译注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开宗明义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等。
《国学经典: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中华家训经典大全集(珍藏本)》集合了上至南北朝、下至明清的家训经典,从各个角度诠释了"仁、义、礼、智、信"这儒家"五常"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处世准则和传统美德,对后世有深刻的警戒和指导作用。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的个体品德培育史,在个体品德培育这一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社会普遍通行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没有被古代官方正式教育系统纳入、却对个体品德培育具有直接影响和渗透作用的非正式制度,其发挥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正式制度。其中,以家训为代表的家庭教育在将社会一般的个体品德培育道德规范具体
《中国古代家训/中华文化百科》是作者王若在多年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以详实的资料为依据,精心编撰而成。对我国古代家训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叙及家训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家训来看古代文化思想的演变。对于研究古代思想史也有很大价值。《中国古代家训/中华文化百科》语言古朴,内容详实深刻,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修养,
钱氏家训
阅读无障碍本:颜氏家训
颜之推(531~约595),字介,原籍琅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累官至黄门侍郎。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土。581年,隋灭北周,他又于
《实验班提优训练》丛书作为一套有别于侧重基础性的课时同步训练教畏,更为彰显同步提优性能,并突出“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直击小升初”的全方位提优,为尖子生与争取成为尖子生的中等和中等以上学习能力的学生,铺就了一条通往学期考试、小升初的成功之路。该丛书问世以来,表现出强劝的读者需求,并作为一个新的具有鲜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