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扬州地方学研究著作。全书分为《文献研究》《历史探赜》《文学研究》《维扬俊彦》《园林建筑》《公园城市》等章节。是以扬州为研究对象的各类知识的总论,核心要素是扬州的历史文化知识,其研究内容涉及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该书通过对扬州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对比,以及将扬州与其他同类城市做比较,研
王秀镇位于太仓市北部,地处长江入海口南岸。本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地、真实地记述了镇域内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用较多的篇幅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全书分《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村镇建设》《交通邮电广电》《农业》《工业》《商贸》《财税金融保险》《党政》《群团》《民政
鹿河镇位于太仓市北部,东依璜泾镇,西邻常熟市,南连王秀管理区,北枕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本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地、真实地记述了镇域内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用较多的篇幅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全书分《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村镇建设》《交通邮电广电》《农业》《工业》
海宁,古为盐官,又称海昌,今为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海宁市(县级),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钱塘江畔。海宁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前贤辈出,素有修志传统,地方文献丰富,底蕴极为深厚。《海宁州志稿》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海宁知州李圭始修,海宁知县刘蔚仁续修,至民国5年(1916)告竣,民国11年(1922)付梓,朱
本书以朝代为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民国末年止,从历史文献中精要辑取与龙泉驿区相关的,各朝代代表性的历史记载。分章概括当时的历史面貌,突出龙泉驿区在四川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在历史变迁过程中的区域特点。本书将重要文章、诗词、鈺文献等标点断句,并对生辟字词进行注释,同时对作品的价值进行说明。以此为龙泉驿区历史文化正本清源,为
书稿以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的历史渊源为主线,分别从历史环境、姓氏组成、地方方言、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诸方面入手,对乌珠穆沁部落历史渊源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明晰的考证和探索。特别是,对乌珠穆沁部落氏族构成及其发源地域状况首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书中始终注重把研究和演绎置于蒙古族社会当时的历史观照之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合
《江西文化符号丛书》英文版是一套面向大众以及海外读者的江西外宣图书,为江西省委宣传部文化强省建设重点项目,旨在打造成为江西向全国、向世界展示江西形象的文化名片。本书为其中介绍江西饶信文化的分册。饶信文化,是指以古饶州、古信州为中心的上饶区域文化。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毗邻浙江、安徽、福建,属四省中心区域,有悠久的历史
本书是作者研究惠州古代历史的文集,全书共分历史钩沉、人文故事、史事考述三大篇章,共收入文章60余篇。历史钩沉篇以时间为线索,对惠州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人文故事篇主要收入惠州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梳理了其生平事迹与影响,其中有赫赫有名的苏东坡、晚明“三尚书”“四御史”“湖上五先生”,还有从《四库全书
《〔康熙〕均州志》四卷补一卷,清党居易修纂、清江闿增补,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增刻本。党居易,陕西宝鸡人,荫生,康熙十年(1671)任均州知州。江闿,贵州新贵人,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均州知州。底本质量一般,然整体完好。《〔光绪〕续辑均州志》十六卷首一卷,清马云龙、汤炳堃修,清贾洪诏纂,清光绪十年(188
《[嘉靖]宜城县志》三卷,明郝廷玺纂修,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刻本。志分三卷,存上、下两卷,分别记载了宜城的建置沿革、邑名、分野、风土、古迹、陵墓、祠庙等。卷下所缺内容为人物、流寓、宦迹等。该志为宜城存世最早的县志,各卷虽记载简略,但史料价值突出,可补年代之缺。《[康熙]宜城县志》六卷,清胡允庆修,清关宁、尚其志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