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国内外一流学者有关“南京学”研究的最新成果24篇,包括长江文化视城中的南京城市空间叙事、时间与空间凝聚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中山门改建原因与时间考等。
隋唐五代时期,洛阳上升到新的高峰。洛阳作为千年国都,这一时期或为东都、神都,或为西都、京师。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又增添了隋唐大运河中心的身份。洛阳牡丹崭露头角,牡丹花城揭开了序幕。这一时期,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守,利用洛阳“天下之中”的便利条件来统治全国,号令天下。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
本书主要内容为以四川省甘孜州莫洛村实证研究为基础,基于莫洛村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丛书提出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识别技术”,对莫洛村的文化空间展开识别、提取、分类、解析,继而探讨文化空间识别结果在甘孜州莫洛村保护发展中的应用方向,形成一份较完整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断代史的形式,展现了从远古时代到民国时期南京地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特征;下编以专题史的形式,论述了南京文学、书法、绘画、教育、宗教、科技、民俗等领域的基本面貌和突出成就,是一部全面反映南京地方文化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的力作,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本书辑录了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明弘治十四年《蓬莱阁诗集》和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三十一年《蓬莱阁集》三部孤本古籍,整合《登州府志》《蓬莱县志》及其他文献,共收录从秦到明关于蓬莱阁的散文、诗赋、碑铭等1000余篇。诗文以明代为重,内容以蓬莱阁、海市为主,或描写蓬莱阁风光之美,或抒发游观感慨之情,词句优美,意蕴深长,向世人展示了蓬
为方便读者概览潍坊的历史,《潍坊通史》编委会决定在已撰成的先秦至秦汉、魏晋至宋元、明清、民国及附卷的基础上编纂一部简明版本的通史,此即《简明潍坊通史》。《简明潍坊通史》对《潍坊通史》的章节目进行了调整,内容删繁就简,全书共分先秦秦汉时期、魏晋至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及附录五部分,概述了潍坊从后李文化至1948年长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汉代丝绸之路开通”“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汉与西域诸国关系”“魏晋河西儒学文化”“河西佛教的发展和石窟的开凿”“隋代丝路的发展”“敦煌洞窟的开凿与壁画”“凉州会盟”“明代嘉峪关地区发展和丝路状况”等,全方位展现了河西走廊的人文历史和独特魅力。全书除原有的纪录片素材外,新增了80幅高清风景图,增强
本书主要记录1996-2015年时期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及光辉业绩,传承新疆有色金属工业战线行业精神与风采。通过三年的资料搜集及编纂,共形成资源与勘察、有色金属生产、稀有金属生产、黄金生产新疆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工业园区基地于矿山建设、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党群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管理与改革、科学研究与企业教育新
本书分为花都区及其古村落概况、花都区古村落文化与老年游学两部分,内容包括:花都区概况、花都区古村落概况、诗礼传家·塱头村、祠庙同臻·茶塘村、文成武德·藏书院村等。
本书辑录唐宋名人歌咏、记述闽都的诗词、文记及题刻。本书所收诗文咏记范围包括福州城区及其周围山脉,如鼓山、方山、旗山、北峰等。本书所收诗文均采录自正史、地方史志、作者诗词文集及摩崖题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