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内容一是流动人口生存发展专题。分析人口流量、流向及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的最新变动趋势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对生态脆弱地区人口流动迁移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进行探讨。二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标体系,探讨地方户籍制度改革的新经验。三是人口管理和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专题
《流动人口的空间透视》从保护城市历史遗产、城市核心文化的角度出发,为彰显城市特色、改善社会生活与物资生活环境,对十三行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本书可供城市管理、旅游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风景园林、文物保护等专业的人士及其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关心历史文化名城和谐发展的广大国民阅读。
我国政府自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是为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在21世纪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近20年来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各区域间的社会整合和经济整合,并且引发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已经弓1起中央政府和社
本书分为理想与信念;追求与奉献;快乐与成长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永远跟党在一起;20年前人和事的点滴回忆;居安思危;40年做人做事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自古就拥有众多的人口。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户口统计起自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的太原地区。此后的两千多年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王朝的迭起迭落,中国人口在周期性的波动中缓慢增长,至清末民初已逾4亿。《人口史话》作者姜涛上自先秦,下迄新中国成立,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人口流变的历史进程,并
品读《人口科学发展新论2011(套装共2册)》200余篇文章,我们看到,作者绝大多数是基层工作者,他们对于实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在他们的笔下,对于人口发展、宣传教育、优生“两免”和“三优”工作、流动人口、人口性别比和老龄化、基层基础和村民自治、利益导向、依法行政、优质服务、队伍
《2011年全国暂住人口统计资料汇编》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登记的暂住人口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暂住人口分布、就业、居住处所、来自地区等情况,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暂住人口管理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也为社会各界人士分析、研究暂住人口有关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显著的人口现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21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6.5%。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深化关键领域体制改革,确保经济社会长期较快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促进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
《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兼论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制度约束》系统地论述了:制度是规范人口行为的规则,是人口行为变化的先导和内在推动力;制度现代化是现代化人口转变的先导因素,现代化全面启动了社会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产生了有利于人口发展的利益激励机制,人口在新的利益激励下实现了现代化发展,迈向其价值目标——人口现代化。人口现代化
流民古往今来有之,本书叙说的是近代中国的流民问题。书中从流民的产生谈起,谈到了流民现象形成的原因、流民的流向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在近代流民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通过作者智慧而富有逻辑性的论述,我们感觉到近代的流民问题,不仅和近代中国落后的经济紧密相连,而且和近代腐败的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流民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依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