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释义》是对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最具开创性的哲学著作,也是被人读得最多、讨论得最多、评论得最多和争论得最多的著作《存在与时间》的释读之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以中国古典注疏方式逐字解读。以海解海,句句细读,逐章逐节,字字有着落。《存在与时间》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难治”,一般读者以及学界人士都
本书中以论文的形式,汇编了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就诠释学的基本概念、中外诠释学说理论进行探讨的论文30余篇,同时概括了2013年度国内学者这一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
诠释学作为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在以前类似于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从属于语文学。而现在,诠释学已把自身从一种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当代哲学诠释学抛弃了那种把自身限制于更基本层次的规范的和技术的计划,它不再教导我们如何解释,而是告诉我们在解释中什么东西发生。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哲学诠释学
本书尝试性梳理了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家们通过语言批判探讨形布上学问题的种种努力及成就,重点介绍了高尔吉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霍布斯、贝克莱、莱布尼茨、维特根斯坦、奎因、卡茨等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的工作,描绘了一条粗略的线索,旨在凸显他们的语言批判策略与传统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关联,呈现出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一道别致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哲学学科史、西方哲学学科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史、伦理学学科史、美学学科史等。
《苗启明学术文选》为作者苗启明关于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论文集,作者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人类学与哲学原理及其之间的关系。例如,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关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建设。本文从几个层,并将其归结为是争取人类的合理生存、健全发展与自由解放的人类学—哲学。辨识了可能的反
《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1卷(胡塞尔著作集第2卷)》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三卷本的第一卷,俗称“观念1”,但实为在主题和论域两方面具有完整独立性的作品。本书始终被认为是“现象学”和“胡塞尔哲学”系统内的“第一书”,是胡塞尔“心学”的主要奠基之作;为胡塞尔自《逻辑研究》出版以来,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研究》的内容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范畴。《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研究》内容主要分两大方面,前半部分着重介绍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萌芽、产生与发展,其中涉及数十位西方哲学家的人本主义哲学理念。后半部分的内容是对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存在主义哲学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萨特哲学思想的介绍。存在主
第一章何谓后马克思主义 何谓后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或许连问这么一个问题都显得不太合适。因为,尽管从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正式的话题进入人们的谈论域到现在,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将近三四十年,人们对后马克思主义的谈论也非常热烈,但在后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何物这一问题上,人们却莫衷一是,只是统一认定:后马克思主义
杨秀菊著的《赫尔墨斯的远眺--科学诠释学元理论探析》从科学与诠释学相互融合的角度对科学诠释学基础理论进行专门研究。本书立足于传统的诠释学与20世纪哲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解释了科学诠释学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系统而详细地界定了科学诠释学的理论形成、本质内涵及其方法论特征,通过当代科学研究中的诠释学分析,介绍了科学诠释学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