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6章,主要阐述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存在的文明逻辑与发展趋势差异。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方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中华古典人文主义的觉醒、从罗马到西方、遗失的西方正统、重拾殖民雄心与文艺复兴、跳跃发展的西方社会史、中西方两种革命精神源泉、“资本”想要什么、中国的生态位、信息“奇点”后的人类、算法的责任与红线等。东西方两个超大
威胁是事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一直是国际安全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长期以来,威胁被看作不言自明的、本质主义的、确定的客观之物,因此威胁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辨认、评估和应对威胁上,对威胁现实生成的内在机理却很少关注。本书受后结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启发,试图挑战这种将威胁看作纯粹客观之物的观点,从话语角度解释那些不言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国际胜任力与青年培养。这是基于作者25年在联合国系统不同岗位任职的感悟以及对青年参与国际组织实际工作的观察,对新时期青年到国际组织任职所需的基本知识、素质技能与参与态度等国际胜任力要素的思考与解析。收入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在高校授课、各种专题培训班的讲座,报刊约稿以及对全球治理领域相关问
本书是人民日报国际部“钟声”2023年全部文章的结集,具体文章包括《阵营对抗没有前途,互利共赢人心所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民主不应是美国搞霸权霸道霸凌的工具》等。
本书通过分析世界之“变局”与中国应对变局的“布局”,围绕世界格局逐步发生的变化及其背景原因、未来趋势,阐述中国对外政策、中国理念、中国主张,推动共建“”,践行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对外工作布局,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进而推动构建新型关系,促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活动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遭到重击。伊拉克和叙利亚相继收复被“伊斯兰国”占领和控制的众多城镇与大片土地;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反恐斗争成效显著,区域内十分活跃的恐怖主义活动受到极大遏制;国际反恐合作也不同程度地取得进展。不过,从全球来看,恐怖主义仍是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为进一步
作者在本书中指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代表权面临合法性危机,西方自由民主代议制已经无力应对无所不能的金融资本主义、日渐扩大的不平等鸿沟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后殖民时代的世界新秩序所带来的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背景多样化的群体、有识之士、研究者和社会实践者广泛进行了多样的社会试验,自下而上地积极寻求变革。这
《世界政治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创办的学术出版物。创刊的宗旨是推广”大政治学”的概念,倡导以世界视野研究重大政治问题,促进国际政治与比较政治两大学科的交流与整合,并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与政治学理论的结合。《世界政治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重点刊发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区
本书内容包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可贵探索——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早期实践,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模式——苏联模式的兴衰,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实践,走一条建设社
在国际权势体系出现较大规模变动背景下,本书力图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梳理并探讨大战略缔造的若干关键因素及学理线索,评估守成国家战略实施的特征与成败,总结兴起国家战略缔造的历史经验与当代议题,分析中小国家的战略传统与可能取向,并借此探讨国际权势体系及全球安全在未来若干年内可能出现的变动样式与演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