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为作者在生活、学习、工作之余阅读中西哲学类书籍的随笔。共分为异在论、辩证法与“颠倒律”、黑格尔哲学、老子哲学、文化比较随笔等五个部分。诚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书中“有许多即兴、随意的思想断片,这是因为其中很多是即时的思考记录,具有强烈的‘思想现场性’”,有大量作者在阅读中西哲学书籍后所
伊斯兰教哲理性的劝喻训世的散文名著。直译为《卡布斯·那梅》。波斯齐亚尔王朝伊斯兰学者昂苏尔,麦阿里·吉卡乌斯(1021-11017)著,约成书于1082年。原著为波斯文。该书是作者晚年撰写的留给其子吉兰沙赫的劝诫教诲言论集。全书由绪言和44章组成。绪言阐述了作者写此书的宗旨。书中云:“我打算把我对世事之评论、办事之原则
对心灵的研究贯穿西方哲学史甚至整个西方思想史的每个阶段,但从希腊到中世纪对心灵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从属于灵魂学说,尤其是对理智灵魂或理性灵魂的研究。到了近代,心灵哲学的诸多问题如身心问题等被笛卡尔和洛克等人提出并加以论述。但实际上莱布尼茨在对笛卡尔和洛克等人批判和继承的过程中对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已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体现在他
本书是“现代外国哲学”集刊总第23辑,本辑包括六个板块:(1)专栏:无知的哲学研究;(2)分析哲学;(3)德国哲学;(4)现象学;(5)政治哲学;(6)书评与回应。共有19篇文章,可以反映相关领域研究水平。本期专栏为“无知的哲学研究”,讨论中西哲学史上的老话题“无知”,收录了《无知的负面价值》《道德无知与道德责任》和《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
本书从语言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论述了维特根斯坦的数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本书选择从批判数学柏拉图主义、数学命题、数的定义、数学语法、数学无限、数学矛盾、数学证明、数学基础、数学实践以及评论哥德尔不完全定理等视角出发,系统地展示了维特根斯坦数学哲学的多维度、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维特根斯坦并不主张一种正面的数学哲学理论
本书是对古代哲学中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的简要概述。作者认为,古代哲学作为一种教育资产被保留下来,同时也作为一种物质现实在事实上得以存续,即使在西方的“中世纪早期”、东方的“拜占庭早期”,即缺少丰富研究成果的那几个世纪中,哲学的发展依然保持着基本的连贯性。
《“再思”马克思社会解放的革命主体——奈格里政治哲学探析》剖析了西方左派马克思主义者奈格里关于资本主义时代革命主体性的理论,其中包括对理论前提、主要观点、理论传承、理论困境等问题的分析。书稿以奈格里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与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之间的内在秉承关系为基础,重新审视了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社会和马
本书是一部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的论文集,主题为“逻辑、同异与辩证法”。本书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古希腊原典译注1篇,为塞克斯都·恩披里柯作品的节选;外国学者论文9篇,国内学者论文3篇,分别围绕逻各斯与辩证法、同一与差异两个话题进行讨论;优秀学生论文1篇,以苏格拉底之死所引申出的古希腊的自杀与神命问题为主要关注对象;学者
本书从理论、方法和运用三个维度,探讨并使用福柯的考古学方法,反思当下、主体、批判、启蒙、知识型、劳动、西西弗斯、生命政治、动物伦理和权力技术等哲学问题。在呈现福柯思想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将福柯研究散发出来的“光”投射到具体的理论、文本和事件中,以此产生斑驳绚丽的影子之舞。本书的呈现方式多元、形式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