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纹样是民族历史文化与地方视觉传统相互作用之下生成的视觉文化载体。本书以宋代诸天图像为例讨论西南地区的地方视觉传统的形成机制及其特征。“诸天”即天众、诸位天神。诸天的来源复杂,往往与其他教派或民间信仰有关,佛教之外来源的神进入佛教之后,就被归入“诸天”,担任起护卫佛教的责任。“诸天”在造像中或以组合的方式存在,或
该书为专题性研究图书。上古中原岩石文化遗存以秦岭东段伏牛山余脉为主轴,西北辐射熊耳山,西南辐射大洪山,东南波及桐柏山、大别山,广泛分布于海拔150—450米之间的浅山丘陵地带。作者经过实地调查与研究,从石刻爻窝组合、阴阳符号、日晷、岩画及地形图示、石室与叠石等遗存中,多角度论证了其产生的主体时代、内涵理念以及对后世中华
本书是研究湖北随州岩画的学术专著。书中首先向读者们大致介绍了岩画是什么,以及其在历史、文化等研究中的作用及地位;然后重点介绍了随州岩画的发现以及田野调查过程,并将随州地区发现的岩画一一梳理分类,配合图表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随州岩画属于“中原岩画江淮类型”的总体认识;最后作者从随枣走廊桐柏山、大洪山的神话与传说入手,指出
《山东定陶汉墓出土文字精粹》为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出土文字砖,该项目曾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定陶大型汉墓是我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好的大型“黄肠题凑”墓葬。定陶汉墓出土的彩绘文字砖,虽历经2000年,但笔迹仍很鲜艳。这些陶砖长度在39cm至40cm之间,宽度在19cm至29cm之间,厚
为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创新、助推文博事业发展,山西省文物局主管、山西博物院主办的《三晋文博》通过公开向全国文博单位及个人征集考古发现、文物研究、古建研究、博物馆学、文物科技保护、文物策展等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择优结辑出版,每年一辑。以期不断加深对山西文物的研究和阐释,深入挖掘藏品、古建、古迹背后的故事,推动全省
《咸阳道教碑刻》收录咸阳市三区(秦都区、渭城区、杨凌区)二市(兴平市、彬州市)及八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范围内的道教碑石,对咸阳道教碑石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旨在赓续中华传统文化,保护珍贵文化遗产。所收碑石年代,上至道教形成的东汉时期,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依据古籍整理规范,
本报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哈密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编著,是对1988年、1989年、1992年、1993年和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掘的天山北路墓地资料的全面公布。天山北路墓地是迄今为止哈密绿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
本报告是三峡库区重庆涪陵石沱遗址1998~2001年度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遗址发现有商周、六朝、隋代、宋元和明清五个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包括灰坑、灰沟、墓葬、窑址、房址等,出土有陶器、瓷器、石器等大量遗物,为三峡库区不同时代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本书系首都博物馆承担石景山南宫净德寺遗址明宦官墓出土彩绘漆棺保护修复项目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项目基于大量科学实验,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及成果应用等方面全面地对考古出土非饱水漆木器的保护方法进行了梳理探讨,首次创新性地对中国北方出土典型非饱水类型彩绘漆棺进行科技保护;综合采用多种现代仪器对漆棺制作材料和成型工艺进行科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