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特别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之关系,然后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角度和范式来审视和反思当今的世界,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次飞跃的分析,发出了“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呼唤;用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整体视角剖析了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代发展的目光批判文化传统与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立场阐释西学思想,这二者应该实现内在统一。这个统一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大众化辩证整合的过程,当然这就内在地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的一面回眸、一面前瞻的双重认同特征。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世偕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而且开辟了2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伟大导师意识形态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核心。本书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论为灵魂,以明确意识形态责任的主体论为抓手,以凸显鲜明社会主义属性的立场论为中心,以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能力论为核心
该书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教授。自1982年任教以来,结合理论课教学需要,撰写并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科学方法论三大领域。著作文风简朴,理论见解独特,内容贴近实际,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中,《哲学部分》主要提出哲学应以认识世界、评价世
本书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出发,以历史事实为根据,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进程,主要代表人物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艾思奇、毛泽东等人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前景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凸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及其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展现了目前
本书在更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和演化作了系统研究和叙述。其中不乏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独到见解,能有效填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空白。该项目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回顾马克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现代化问题。能否实现现代化,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问题。但是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我封闭的精神运动,而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建构中国现代性,就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刘国胜编*的《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是以本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批判地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整理和全面的注释,着重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一些疑难问题,剖析和掘发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意蕴。需特别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哲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即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酝酿形成、艰辛发展、不断成熟的历史,其发展进程由四个前后衔接的阶段体现出来,每一阶段都蕴含了彼时的特点和内容,其间既有掌握真理的欢愉收获,也有违背规律的曲折迂回。这个“痛并快乐”的理论创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