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易佩绅以贵州候补道摄理安顺府时留存的书札和公牍。
本书是王翼成先生“传统文化经典现代解读”系列的又一力作,借用中国传统评书的形式解读《贞观政要》,在尊重历史、尊重经典的基础上,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展示《贞观政要》的精彩内容,将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的大臣们在贞观之治中所表现出的执政理念、所奉行的政策主张、所倡导的精神风尚、所构建的管理机制、所秉持的君臣准则,以及他们对历史教训的
本书通过梳理北宋前期的政治过程,分析宋代古文运动展开的历史脉络。上篇探讨1008至1033年的所谓“天书时代”,如何在真宗与徐铉后学的合作下,融合汉唐经学、谶纬学于一体;下篇探讨仁宗朝的古文运动如何在批判天书时代的政治文化中诞生。
本书共收录了《兵部问宁夏案》《兵部镇守宁夏将军档案》《平罗底稿簿》《化平厅草簿》4种研究清代西北地区基层行政机构运作机制的文献。
动荡年代,生命如此短暂,哪怕高门贵胄,死亡一来,也要顾万物而遗恨,收百虑而长逝,终于扃幽户以大毕,?玄阙而长辞(陆机语)。一千多年后,终于有机会重启那扇幽户,面对灰烬式的遗存,还能不能读出曾经有温度的生命历程,来不及完成的人生遗恨?本书将归葬视为中国文化个案,以六朝为背景,去理解中国人在终极安顿途中的文化再造:一项习以
本书包含引言、正文、结语和四个附录。正文分四章,第一章从人员数量、年龄结构、作幕时间、籍贯、游幕地域的分布及变化等方面,对乾嘉时期游幕学者进行时空观照;第二章从社会环境、区域环境、功名、出身、家境等生活景况方面,探讨乾嘉时期游幕学者的生存境域;第三章结合不同幕府和学者群体的发展变化,分析游幕学者的学术活动内容及其学术贡
本书分为3章内容,根据丰富的史料,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明朝宦官政治的前因后果和对明朝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本书视野广阔,不局限于明朝一朝的宦官政治,而是追溯到明朝之前的宦官政治变化轨迹,力图详细说明对明朝宦官政治有影响的历代宦官干政现象。同时,不仅着眼于明代宦官政治对明朝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而且又有细节的描述,具体到对明朝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这两大古典文明对人类经验的无数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成为东西方比较的典范。本书研究公元前10—前4世纪中国与希腊社会的性别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在家庭宴会、公共节日和宗教庆典等背景中。以文学及历史材料为主的诸多文献资料显示,先秦和古希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人际交往间的亲和与冲突模式,显示出男性和女性在集体场合
本书以对近代中国政治文化动态的分析为出发点,探索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1910-1930年代中国社会中的诸种社会运动和思潮,描写了中华世界在近代潮流中被重组的独特权力的样貌,以及20世纪中国获得的新旧重叠的多种多样的思想成果。
本书主要是对钱穆先生所著《中国传统政治》一文的批判,针对钱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非专制论”的逻辑、论点、论据进行了批判,并且对中国传统专制君主政制进行了理论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