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孝经》以中华书局2009年12月版清嘉庆刻本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之《孝经注疏》为底本,《大学》《中庸》以中国书店1985年11月据世界书局影印本《四书五经》之《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为底本。对难读难认字的注音重点标记,标出通假字,强调易错读音,标注古今音(读为今音,注释体现古音)。同时,精选先儒的经典注释作
《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儿子的家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认识了命运的真相后,如何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全书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本版图书特别收录《袁了凡居士传》《云谷先大师传》《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以飨读者。
成语背后的家风故事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本书从为人、做官、求学、处世四个角度,选取了司马迁、杨震、颜之推、欧阳修、朱熹、于成龙等三十位历史名人,生动讲述了他们及其家族在家风建设和家风延续方面的不同做法,深刻揭示了家风家训的真谛与力量。本书采取以事为据的叙述方式
家书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真实表露,也是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本书所选家书,包括古代名人家书、老一辈革命家家书、革命烈士家书和近现代名人的家书,按照内容分为清廉俭朴、爱国奋进、谦恭仁善、忠孝传家等四部分,总计32篇。本书图文并茂,故事讲述生动具体,具备极强的可读性;对家书原文及相关背景的详细介绍,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家风传承的重
本书挑选了对中国近代实业发展有极大影响的十个家族,并通过对每一家族的简要介绍,对其家族中的主要人物的精神特质进行分析,探究其家族内部代际之间的家风传承情况,挖掘这一家族所形成的家风文化。
本书是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全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的结构
本书是名人家风丛书第三辑的一种,以孔子和孔氏家族在学术、文艺等方面代表人物为例,讲述孔子后人承继并发扬的孔氏家风。本书内容详实,且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以充分的资料做支撑,辅以合理适时的阐发较为深入地介绍了孔子的思想和孔氏后人的承继发扬。全书分九章,分别是孔氏先贤与孔姓流传、孔子的抱负和气质、孔氏子孙的家风伦常、孔氏家族
本书系名人家风丛书第三辑的一本,主要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其中朱熹的家训家规和朱熹的做事做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对后世影响甚巨,从朱熹家族以及朱熹后人继承家风方面,对今人培育家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世族大家流传下来的家风家训,到普通人家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的形式虽然不同,但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千百年来,一群客家人在连城繁衍生长,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祖训家规就是连城客家丰富文化成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中可以看到连城客家人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在家族传承中的家风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