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
本书选《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充分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基本内涵,让《老子》入门有抓手,进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搭配了白话译文和疑难字词注音注释,阅读门槛降低;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入浅出又常读常新。采用小开本精装,图文并茂,双色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选《庄子》中近百个经典文句,以现代人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话题点导入,总结出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有待、同与异、梦与醒、工具与机心等88个关切点,配以注释、译文、解说,帮助读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础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乱世理解《庄子》,又以《庄子》思想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中国人一生要修的经典绕不开《论语》,而讲《论语》绕不开著名学者傅杰。《论语百句》(修订本),精选百句,浓缩《论语》精华,从学习、交友之乐到修己、为人,到读书、从政,到治国、君臣,到仕隐、贫富、义利等,多角度、多层面为读者阐释解析《论语》的精妙。精心贯串的旁征博引,中外古今的思想在这里融汇,时时引发对当下的深思。较诸初版
《礼经学》一书是清末民国间礼学大家曹元弼关于《礼》的综论之作。其治礼多依郑玄之学,提要钩玄,在凌廷堪《礼经释例》对礼依例分类疏解的基础上立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流别七目,遵张之洞治经之法,用最少的文字,博采前人成果,以述为主,以作为辅,将关于《仪礼》纷繁复杂的内容,分门别类,非常系统地结成一个体系,以简驭
本书是对先秦时期楚国哲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该书引论部分介绍了楚国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特征,还对楚人世界观、楚文化与周文化的不同与融合进行了阐述。正文部分依次对颛顼、粥熊、老子、庄子等楚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考论,对孔子、墨子在楚国的活动及其哲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全书观点鲜明,内容详实,是第一本研究楚
本书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主要是搜辑影印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本卷收录《白虎通德論》相关著作45种,《独断》相关著作14种。《白虎通德論》收录元
《老子化胡经》是道教徒为攻击佛教而编造出来的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文献,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道教论争失败,《化胡经》也被禁绝,从此完全亡佚。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若干唐代写本。郜同麟所撰写的《老子化胡经校注》,收录了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所有《化胡经》写卷共七种,又根据写卷内容划定为三种类型,分别称之为“十
《论语传习》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原典内容,按照当代人的理解习惯进行了重新编排,整合为学习、圣贤、天下、道德等24个专题,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时令规律,关照现代人生命成长节奏。全书设经典听诵、读诵抄写、学后感悟等板块,简述专题大意,放置原文音频二维码,加注汉语拼音,方便读者读诵和抄写,记录对经典的理解与生活体悟。本书用听、
《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及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为“经典直解”书系中一种。它选取《管子》中的二十九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整理解读,每篇包括解题、原文、今译、注释和评析五个部分。每篇开头先列出解题,概括介绍本篇主要内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