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伦理学和工程学:当代的对话》、《从美国到法国公园道路的近期发展》、《“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漫谈伊拉克战争》等文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亘古未有的宏伟事业。有继承,才有创新。了解历史,才能创造历史。领导干部应不断深入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文化,拓宽人文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座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由中央工委、文化部、中
蔡元培,中国近现代史上功勋卓越的文化先驱,他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成就显赫的国学大师。在20世纪初,他为创立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抗日,拥护国共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解放作出了不朽功绩。*主席曾赞之“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先生著述甚丰,广涉伦理学、
香港《明报月刊》创刊四十多年以来,历经查良镛、胡菊人、董桥等八位主编,在文化界、知识界、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报.大家大讲堂》甄选了《明报月刊》对文、史、哲、音乐、电影等领域的大家的访谈文章,内容涉及国家与知识分子、中国文化与现代化、文学与政治、香港电影等方方面面。名流雅集,涉笔成趣,文字洗练,论道精彩,读来酣畅
本辑所收论文因其研究领域及关注对象不同分为6个栏目:“经史抉微”、“诸子学衡”、“典籍辨伪”、“学林旧事”、“人文探寻”及“禅意人生”。著作者吴根友、丁四新、杨华、司马朝军等以严谨、纯粹的学术风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研究和深入了解先秦文化的学术天地,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为学为人的体会和心得。
本书是第17辑《北大讲座》文集,内中具体收录了:《北京大学精神的解读》、《重温蔡元培先生的大学理念》、《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蔡元培革新北大的一个重要思路》、《“五四”后至抗战前北大史学系的课程变革》、《北京风物与北大精神》等文章。
本书选辑了作者自198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50余篇。学术论文部分主要是围绕重大现实课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真理观、价值观和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学术评论部分主要针对社会上和学术理论界存在的思想路线、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学风、文风等方面的问题及其实质和根源,作了深入的
这是一本富有灵感与原创性的思考录,作者有着较为广博的东西方文化背景,又对中国当代很多领域,尤其是文化、艺术领域里的许多问题有所关注和思考。作者以准确而又富有个性的文字,不落窠臼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虽有学术含量,但没有学究气,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本书收录了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广州讲坛的专题演讲,包括:《长征的艰难历程及其历史意义》、《文化与国力》、《明亡清兴六十年》、《网络文化与社会生活》、《当代中国大学解读》等。
本书收入存世的张元济先生的日记。包括:1912年至1923年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1937年生活日记残本和1949年9月至10月的赴会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