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的奠基之作。提出古代大陆原来联合在一起,因大陆漂移而形成各大洲的观点。全书分三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指出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的问题,反证大陆漂移说的正确。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大地测量学等5个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第三篇从地球的粘性、大洋
王汉卿同志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研究人员。他自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即被分配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从60年代前期,他就开始了地质力学的学习和研究,很用功,也很钻研,积极实践,长期坚持野外地质调查,积累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富于独立思考。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在他退休之后,在身体健康欠佳、又无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其研究总结工
本书基于对华北克拉通之上的叠合型盆地和大兴安岭根河地区的晚古生代残余盆地出露的基性火山岩的认识,结合相应盆地的构造演化研究成果,从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入手,对相应地区岩浆岩演化规律进行总结,同时从盆地内发育地层的地层学、沉积学等视角,开展对我国东部地区岩石圈减薄和破坏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
本书分上下篇两篇,上篇为断裂活动性主要分研究区地质概况、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鉴定、地震活动性研究、活动断裂的工程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下篇为区域水文地质与水热活动研究,分区域地下热水发育的地质背景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热水发育和分部特征、热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拉林段地下热水成因研究、拉林段红外遥感解译、地热对
本书以位于江南古陆中段的湖南省东北部(简称湘东北)地区陆内伸展构造为关键解剖对象,并结合在成因上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岩浆岩、(变质)沉积岩的相关研究,精细厘定了湘东北地区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等伸展构造的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和时空发育规律,探讨了伸展变形构造的深部过程和动力学演变机制,构建了晚中生代盆-山(岭)耦合的地球动
本书通过理论研究、野外试验、地球物理勘探、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等工作,研究了黄渤海海平面历史变化规律,分析了海平面上升与海水入侵的动态关系,构建了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龙口典型区和大沽河流域典型区海水入侵数值模型,定量预测了典型区海平面上升对海水入侵和地下水向海泄流量的影响。
本书贯穿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基础地质为主的研究内容,在全面分析松辽盆地及外围板块构造格局、深大断裂体系、深部地质结构、岩浆岩时空展布等基础上,构建盆地浅、中、深多层次三维空间格架,以基础地质视角剖析松辽盆地构造-地层-岩浆岩的密切关系,阐明深部结构对松辽盆地形成演化的制约作用;另一条是以能源资源潜力为主的预测部分,在系统
本书首先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解译地质构造的基本理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鄂尔多斯西南缘千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构造地貌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张量投票耦合霍夫变换的地质线性体提取算法,从长度、密度和方位等角度分析了该区域线性构造空间展布规律及成因,同时利用分形理论探讨了构造意义;利用遥感数
本书在分析徐州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特征基础上,采用重磁反演、地震层析成像和深地震资料等建立了深部地震构造模型,评价了发震特征与孕震构造特征;采用标准钻孔探测、第四纪演化研究和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土样与断层物质年代测试等,研究并确定了徐州市5条断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特征;通过分析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场、地
本书内容讲述:中国区域岩片抽拉大地构造图(1:500万)是按抽拉构造理论体系编制的大地构造图。抽拉构造理论体系又称新全球动力学理论体系,它是在中国大陆地质、大陆构造实践、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对论、量子力学和B2HF关于天体元素演化等理论创立的关于地球及大地构造形成、发展、演化规律的新的科学理论。该理论体系包括新全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