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之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本刊现为采取匿名评审制度的年刊,刊登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
《中国经学史》全书分为先秦、汉唐、宋明、清代四编,共计120万字。《先秦编》主要讲述经学的形成史,包括介绍经的定义与内涵、阐述各专经的文本组成与主旨大义、探析经学酝酿和形成的历史背景等内容。《汉唐编》《宋明编》《清代编》主要论述经学的流传史,力求呈现经学发展、演变的基本图景,以及解释这种发展、演变背后的社会与思想原因。
本书从天道、学习、事业、社会、修养、情感和智慧七个角度,选取国学经典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翻译剖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国学。作者毕近20年读书研究之功,耗费数年形成此书。本书是作者提倡的生活国学精髓的集结,力图对读者有所启发和收获。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稿抄本丛刊续编》一书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45种有重要价值的稿抄本文献汇编成书,包括稿本20种,抄本25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是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珍稀稿抄本文献的继续开发。本书所选录的稿抄本大多数都未曾付梓刻印,除北师大图书馆外,亦未见有其他公私机构收藏,且多名家批校,递藏有绪,具有
本书为“万卷楼国学经典(少儿版)”的礼盒装,包含“万卷楼国学经典(少儿版)”系列的《资治通鉴》《诗经》《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史记精华》《楚辞》《论语》《世说新语》《孟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山海经》《二十四史精华》16册图书。每册图书包含原文、注释、译文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 《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最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
本书除按照传统典籍经史子集的分类分为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四编外,增加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佛学与道教思想的介绍,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常识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与解读,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不长的篇幅为读者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解框架。
中国古代学术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经学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术形态,始终被视为官学与官方意识形态。它对古代的社会政治、学术思想、个人生活等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角度,对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人物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阐释经学在政治、学术、社会等领域的价值与意义,为当
本书选取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典籍及数部汇编之作,每类首先略加概述,然后列举代表性的文化典籍,进行典籍介绍。
本书汇编影印自东汉至民国时期江苏镇江地方人士所撰写的学术著作100多种,大致按经学、语言文字学、史学、诸子、医学、艺术、杂学等类编排,每一类又以作者的生年为序。其中收有多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著作及稀见珍贵的版本,如颜锡名撰《夏小正改正》,据镇江图书馆藏抄本影印;叶玉森撰《新获卜辞写本纠误》《校读西清古鉴》等,据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