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论文15篇,涉及明代心学的历史场域、明清学者对岭南心学的传承与发展、陈白沙的心学思想、湛甘泉的心学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岭南心学与阳明心学之关涉等主题。诸位作者对于岭南学术及心学均有自己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研究,对于推进岭南心学的研究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故汇集成册以期能明人以理、启人
本书内容包括:儒家道学与关学源流、张载哲学及蓝田易学、张载关学的历史重构、关学研究与古籍整理、三教融合与中西会通等。
在“心”的议题上,朱子的论说广大而精微,值得不断研究。本文在学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朱子心论诸议题总结为五个原始要终的部分,并对其中十多个子论题进行了精益求精的哲学探讨和现代诠释,得出了“心等于知觉之能,而心在与他者接触的过程中会依次运用为思、情、意三种能力”“心具众理的义涵在于揭示心是造化生生道理的充分具体化”“圣心
本书通过梳理这些以往“边缘化”的内容,展现朱嘉对学术交流方法论的自觉探索,有助于推进学界对朱嘉学术风格和思想发展动力的研究。朱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建构起了中国古代学术交流的基本范式,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对当代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也有重要启示。
本书以诚意与自欺问题为中心,重构从朱子晚年到阳明的哲学逻辑进程,以“诚意史观”兼容和取代“格竹叙事”。朱子批评象山学派有自欺的危险,这令他更关注如下问题:诚意如何可能?自欺如何诊断?格物致知之后为何仍须诚意?这些问题困扰着晚年朱子,使之不得不反复修改其《大学》诚意章注,直至临终前三天。而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与四句教等
本书选取十七篇关于永嘉学派研究的相关文章,介绍永嘉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核心内容和当代价值等,如经世致用、事功思想、财税思想等。
本书阐述了形而上的方法论,并运用“无为”“直觉”“体悟”“内观”“外察”“变通”“创新”“一分为三”等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与人生问题。书中除绪论外,共四章,内容包括:知方法、知欲望、知社会、知人生。
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诗传
该项目荟萃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历史上《近思录》文献的六百余种代表性版本,对这些版本做叙录,剖析版本递序、分辨版本源流、详解版本形态、判断版本价值,体例科学,考辨详尽,文献丰富,判断精准。本项目除版本叙录外,兼有考证,提高了古籍版本整理的学术含量。并配以精美书影,便于读者直观感受。本项目在《近思录》文献版本领域做到了集大
《近思录》是由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和吕祖谦分类选辑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语录编辑而成,共14卷622条,是理学的代表性著作。“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认为,《近思录》是学习“四书”的阶梯。《近思录》涵盖了周、张、二程的主要著作,各卷内容编排合理,逻辑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