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批判:从康德到后殖民主义理论》首创性地从批判视角出发,系统地重新审视和界划西方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方法论原则以及历史发展,揭示为传统心理学所遮蔽的沟壑、空白与沉默,最终批判地重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另类脉络。作为心理学从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关于它是否能成为科学的危机叙事的一部分,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副全景式地展现
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并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且深刻的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行为心理学2》一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事例,阐述了行为心学研究的成果,行为主义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最应该做的是探究人们在做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希望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与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卡伦·霍妮的一部重建人生自信心理学著作。霍妮在本书中对现代人内心冲突的研究与分类,涵盖了所有的人格类型,不管是哪个阶层、年龄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她不仅从心理学层面帮助你分析问题,让你看清自己,还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
本书为格式塔之父皮尔斯的代表作之一,收入1968年他在伊萨兰学院三个工作坊示范讲解的文字实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讲学中,皮尔斯用简单的术语清晰地介绍了格式塔治疗的哲学与方法论基础。第二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皮尔斯对工作坊参加者工作的文字实录。
在这本系统而全面的经典著作中,作者不仅以生动、清晰的风格论述了移情和阻抗这两大基本技术,而且论述了与精神分析环境相关的主题,为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作者在书中也明确区分了来访者与分析师的“真正关系”“工作联盟”和移情关系。 对系统学习过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计划从事或正在从事心理咨询的人,以及心理咨
哲学家、享乐主义创始人米歇尔·翁福雷在本书中攻击一种“宗教”,即精神分析学,或者说是弗洛伊德主义。本书对有关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精神分析的种种神话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质疑,认为弗洛伊德主义和精神分析建构于寓言式的一系列传说之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提出一个论点,对人们普遍认可的观点进行反驳:一
荣格以对答的形式,用精神分析和人格发展理论中的概念来阐述印度的瑜伽哲学。不但论及瑜伽理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启示,有效解释与促进了人格发展的理论深度,而且指出人们应该认识到个体精神发展在不同文化滋养下的路径差异。这个深刻的洞见填补了瑜伽在心理学方面研究的空白,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系统地介绍荣格心理学体系,河合隼雄先生从瑞士荣格研究所取得荣格派分析师资格后,回日本两年之内成书。尽管这样,也不可误以为这是一本照本宣科的教材。河合隼雄先生从数学专业转行投身临床心理学领域的过程可以参考他本人的著作《给未来的记忆》。他在去美国UCLA、瑞士荣格研究所深造之前,就已经潜心钻研、实践多年,经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弗洛伊德这一天才人物的生命历程,指出家庭、社会和历史对弗洛伊德的影响,并将弗洛伊德的思想分为导论和本论两个部分:导论包括过失、梦和神经症的研究,通过弗洛伊德对具体经验的分析,阐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本论包括无意识、本能和文化哲学的研究,通过抽象的论述,阐述了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最后,则从不同的角度评介
在这部文集中,举凡历史学、宗教学、伦理学、考古学,人类学,人种学或曰民族学、民俗学,自然科学,文学,哲学,占星术,神秘学乃至神学,无不涉及。读这本书,我们不能不惊叹,原来有这么多知识我们是应该略知一二的。容格对语言的运用,则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