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两京八座”顾应祥;走近顾应祥;顾应祥世系简介;顾公诗中有田园;顾应祥相关文物留影;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尚书牌坊文字对联;顾应祥生平与著作;明故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箬溪顾公墓志铭等。
书稿梳理了方以智哲学思想的来源以及历程,力图全面呈现方以智的哲学世界,将其分三个层次:哲学体系、哲学精神、生活世界。哲学体系主要指本体论与体用观,围绕方以智原创的基本哲学范畴——“余”;体用观简称“体用互余”(体为用本用为体本),这是对“体用一源”与“体用不二”的继承与创新。方以智的哲学体系特点是善用“余”,尤其是对“
明代浙东学术史主要以明代学人的经史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这部学术史将以按时间顺序,把明代浙东学术分为三个阶段:明初期;明中期;明后期。每个阶段以经史相互交错的形式进行撰述,即每时期的经学描述在前,史学撰述在后。在按时期来进行撰述时,同时也将展现明代经学思潮的演变规律。力求将每个学人的思想或史学成就放在整个时代潮流中进行理
本书讲述了旋转之力与智慧之源、世族兴旺与家道衰微、王学发端与熟化越地、思想嬗变与学术趣旨、兵学之术与为官之道、仙道情怀与晚年趣旨、艺术造诣与心学之美、由圣转神与神格形塑等七章内容。
收入守仁所著《传习语》三卷、后附《朱子晚年定论》,为徐爱辑、钱德洪删定;《文录》五卷,皆杂文,其中有《宋子晚年定论序》、《修道说》、《大学古本序》等涉及经学;《别录》十卷,多为公移文;《外集》七卷,为诗与杂著(序、记、墓志铭等);《续编》六卷,为《文录》续编,皆守仁卒后,钱德洪搜辑整理。后附《年谱》三卷、《附录》
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是对明代著名阳明后学士人王畿的诗文集整理汇编。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官南京兵部职方郎中等职,师从王阳明,是浙中王学的代表人物。王畿思想之于阳明心学既有继承又有拓展,在明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本次整理,以明万
全书分为“十讲”,外加“导论”和“结语”,从宋明理学的整体视野,考察了阳明心学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问题源流,并将心学经典《传习录》融入阳明学的理论系统中,透过文本的深人解读,全面揭示了阳明学的义理架构及思想内涵,清晰展示了心学的哲学意义及其所蕴含的“问题”。
本书除了收入陈来、杨立华等著名学者的相关文章之外,最大的亮点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专治明代哲学的中青年学者的最新代表性成果,收入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唐纪宇(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不已、生生与对待--<程氏易传>中的天道观》、谷继明(同济大学副教授)《论王船山与阳明学之关系》、钟治国(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王阳明
王阳明先生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成就其传奇一生的阳明心学,五百多年来为无数豪杰人物提供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但是,对阳明心学微奥的把握却并非易事。所以,很多心学修习者常有“不得其门而入”的困惑。 本书极富创见,从三个角度透彻地揭示了阳明心学的“奥秘”,将引领你参悟这“千载绝学”的玄机。
人终究无法在这个世间过得小心翼翼,因为总有一种召唤在不远的前方,它让人不得清宁,也无法停留。我是王阳明,我从江南一个叫作余姚的县城出发…… 人这一生兜兜转转,倏忽千里,时间深处弥漫着美丽的伤感。我就这样开始了一生的致良知之旅:少年时的天马行空,边关历险;青年时的困惑纠结,溺于佛道;从中年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