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述了永嘉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包括其学之兴起、转变乃至衰歇的情形与缘由;重点则在于绍述、阐发各阶段代表人物之传略及其学术思想,计有北宋永嘉九先生(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戴述、沈躬行、赵霄、张辉、蒋元中)、南宋郑氏兄弟(郑伯熊、郑伯英)和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继而类分为南宋末年、明末清初、清道咸同光及民国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南宋事功学派的学术成果的梳理与结集,对研究南宋事功学派的学术源流,把握学术承续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稿主要由南宋中期浙东事功学派、南宋前期张氏蜀湘学派的事功思想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略论陈傅良的学派、思想和风格》《略论王十朋的民事思想》《范公精神对南宋名臣王十朋影响》等文章组成;第二部分由《
本书乃程门弟子所记二程先生日常讲学语录。全书既详述了二程先生的生平学行,又以天理为本,将二程成圣之学分解为四个阶段:明天理、体天理、循天理与合天理,为读者指示了一条由凡即圣的修身进程。
杨时(1053-1135),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创立龟山学派,是宋代理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代表性人物,其学术思想极为丰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龟山先生语录》一书所录乃杨时在崇宁三年至政和二年之间,于荆州、京师、余杭、南都、毗陵、萧山等地的讲学之语,由其弟子整理、汇编成书。书中内容十分博杂,既涉及杨时对四书
本书是对南宋理学大家、名臣真德秀(11781235)的专门研究,通过对真德秀的成长历程、真德秀对君臣之学的诠释与建构、真德秀的政治思想及军事战略、真德秀的施政主张与地方治理、真德秀的文道观与正宗典范等对真德秀进行全面较系统的研究。
本书新订《朱子全书》,并将《朱子全书外编》与其归并一体,集中进行了全新修订,从版本的选择、标点的使用、最新研究成果的吸纳等方面作了比较大的修改,或更换版本,或进行全新校勘,或修订原误,并增加了品种。新订《朱子全书》的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便利使用。
本书超越道学与变法两种研究范式,直面千年以来颇有争议的司马光哲学文本,以中和范畴为统领对司马光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重构与新的诠释。通过对北宋儒学发展多元路径的考察,发掘出司马光崇尚荀扬的独特为学进路。作者基于儒家内圣与外王之道的理论贯通和中和哲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发掘出司马光以《潜虚》为纲,以气为基点,以中和贯穿整个思想体
本书剖析了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的朱熹的学思内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刘述先先生关于宋明儒学研究的成就及其学术思想观点。全书正文分为“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朱子哲学思想的完成”“朱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现代意义”三部凡十章。第一部四章论述朱熹的家学师承、性格志趣、为学进路及其参悟中和与论辩仁说的学思经历,勾勒出朱熹哲学思想的发展
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朱嘉集两宋理学之大成,成为继孔孟之后,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文化之精髓已深深扎根于广袤的民族文化沃土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编写尝试以新的视角,新的体例,新的文风,通过平实的文字、形象的插图,让读者直观、清晰地了解朱子其人其学、历史地位,也借此展示朱子故里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先生的一部讲述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作品。本书以宋明儒学为主题,以朱子学、阳明学、船山学研究为主,内容涉及道学思想史研究、比较宗教学取向的儒学研究以及一些考证研究。在这本书中,读者既可以从宏观处看到作者对其研究问题的研究特色,也可以从细微处看到作者对其所提出论点的缜密分析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