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赣江下游入湖三角洲水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年河床底质资料、卫星遥感资料、水文泥沙资料及特殊洪水资料等,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和机理实验,探讨分析赣江下游河道历史演变特性、三角洲水道成因和延伸发展特性、赣江尾闾整治工程效果等,揭示了赣江下游河道洪水演进、水道分流、滩槽冲淤、水道重整及三角洲形态演变等机理和规
本书以黑龙江干流堤防建设干扰区为研究对象,阐明了河流堤防建设干扰区的概念,识别了干扰方式与作用机理。从土地、生态、景观三个层次构建指标评价模型,利用3S技术及多种评价方法对干扰前后的生态受损程度进行评价,建立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模型,确定土地复垦方向。系统梳理国内外生态修复技术,归纳提炼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模式。基于数学模型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是实现本质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本书依据《江苏省水利防汛物资储备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标准》和江苏省水利防汛物资储备中心的管理实际,按照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教育培训和持续改进的八要素顺序展开,内容包括评审标准条文、条文理解、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实施要点和参考示例等,力求全面展示安全生产
现存明清时期结撰的治黄专书多达130余种,占现存古代水利专书的一半以上,承载了最为系统、丰富且具有连续性的黄河治理工程记录,内容反映了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文、河道情况、水旱灾害、河口变迁、治黄人物、治黄机构、河工技术、施工组织、治黄议论、治黄理念、治黄措施、治黄法规、治黄政务、治黄效果等丰富的历史信息,因此,拟将现存近
本书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移民安置工程为后影响分析与评价目标,内容包括移民安置工程规划及实施方案、典型地区移民安置实际实施情况移民安置实施过程监测评估、移民安置后评价的方法、移民安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移民安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结论与建议。
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冰崩堵江区科学考察的总结性评估报告,系统评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冰崩堵江事件。全书共5章,包括冰崩堵江事件的发生时间、特征、过程和原因;冰崩灾害发生的自然和历史背景;灾区气候变暖、土地资源、地质活动、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居民收入等风险分析;村庄建设限制因素及拟迁村庄
本书是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膨胀土岸坡和堤坝渗透滑动检测识别与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的。全书围绕膨胀土地区岸坡和堤坝滑坡渗透滑动检测识别与评估技术难题,对国内外膨胀土岸坡和堤坝滑动检测识别与评估技术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对膨胀土工程结构特性、工程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以及水体渗透滑动过程中土体地球物理性
本书以时间为序,收录清代乾隆至光绪六朝河务档案,主要是大臣关于河务的奏稿和河务相关的钱粮清册。这些奏稿主要由军机大臣、兵部、工部以及地方督抚上呈,包括黄赞汤、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奏稿;钱粮清册包括《乾隆五十七年分岁报河道钱粮册》等。档案所涉河道主要为东段黄河、大运河和直隶地区的永定河、滹沱河、子牙河等。这些档案所反映的事
本书根据我国堤防工程的现状和现行的规范、标准,介绍了河道管理基础知识、河道病害水利工程维护与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河道的综合治理、河道特殊河段的治理方法、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管理及河流的调度管理等有关知识。
《河道整治工程实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工作手册式系列教材)》是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等文件精神,按照现代水利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总结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全书共7个工作任务,分别为复核河道断面、拟订堤防工程、拟订防护工程、拟订控导工程、疏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