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20世纪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事实本体论为研究对象,该立场主张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物的总和,基本(原子)事实是组成实在的基本实体。针对这一本体论思想的来龙去脉做哲学史的探讨,研究三位代表性的哲学家(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阿姆斯特朗)的事实思想。(2)在批判事实本体论、考察人类语言活动和科学实践、总结当代分析哲学
十二年前,松鹤园吹响了文化转型的号角,提出了“松鹤,让生命更完美”的口号,围绕这个主题,弘扬松鹤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生命文化教育,实现战略转型。十二年弹指一挥,回望这十二年,松鹤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文化设施丰厚了松鹤文化教育氛围,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全方位开展,松鹤园已然成为上海生命文化的教育基地
把生命教育作为战略主题写入其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至今已经走过9个年头,2020年也是收官之年。为了加快、加大生命教育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的步伐,也为了向教育传递更多更好的生命气息,我们在13年的生命教育教学的实践基础上,面向师范生推出了这本生命教育教材,旨在唤醒他们生命的意识,启
本书内容讲述:生命是一个严肃的哲学话题。当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向父亲提出“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的疑问时,便是在进行自己的哲学探索。可惜的是面对孩子的提问,如今的父母,不是怒颜呵斥,便是敷衍了事。这是一部有关生命的大家小书。面对孩子有关生命的终极考问,你该如何回答?是避而不谈,还是加以引导?作者何怀宏用3
本书将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求、流行性疫情成为常态的新时代社现实、“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新时代医学精神培育等角度出发阐述新时代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以形成探索建立生命教育的“课程思政”第一课堂,挖掘生命教育“仁爱文化”第二课堂、组织生命教育“职业实践”第三课堂为核心内容的“五位一体”生命教育融入专业
本书梳理了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一书中,从感受行为分析到对人格共同体研究的思想路径。研究了舍勒的关于行为一般理论,揭示了价值的感受行为在舍勒思想中是最根本的奠基性行为;研究感受行为的本质结构,表明舍勒通过现象学还原出了价值先天领域,并对所有价值进行了分类和等级排序,同时也对相应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几十年来的历史表明,我们能够而且应当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当中,获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资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理观点在中国学术思想界的播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推进,以及与
本书为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现代性的内涵大致有:批判、反思、坚持以及交往和对话。历时地看,批判现代性为了反思现代性,反思现代性为了坚持现代性,而坚持现代性为了走向交往和对话的幸福生活。共时地看,这四种内涵可以集中于某个理论家身上,如哈贝马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现代
本书为学术集刊,是我社长期合作项目,目前已出版21辑。本书主要刊载了西方诠释学、中国经典诠释学、诠释学与古希腊哲学、诠释学与中西比较方面的研究性论文、西方诠释学经典的汉译文献,以及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上述学说、传统演进发展所作的回溯省思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价值。全书分为诠释学对话·创刊20周年特约稿、伽达默尔诠释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2008—2023)的相关研究论文。尽管这些论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当前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领域最常见的一种立场——物理主义/唯物主义——出发,围绕心—身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考察,针对其中涉及的主要困难,给出了具体应对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对当前处理心—身问题的常见理论方案进行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