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双双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时期,中国在更高层次地开放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以主动性、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中国智慧,为国际秩序的调整和重塑、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做作出自己的贡献。本书邀请了大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官产学界专家
本书聚焦国外选举政治与制度变迁研究主题,围绕欧美政党体制分化、历史制度主义、政治稳定与政治转型、激进政治等相关的议题展开讨论,揭示西方国家政党体制的分化、选举争议,探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现代性等主题存在的问题及其政治机理,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国外政治。
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发展进步的时代特征,全面思考完善国家治理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把改革开放视为完善国家治理、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一招。新时代
任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林自由大学PoliticalScience博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信中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2020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
本书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所葡语国家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以葡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的系列年度报告的第七份报告,聚焦于葡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本书从全球化发展的视角,力求全面、系统、翔实地阐述葡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纵向比较观察葡语国家的发展趋势,以横向视野研究其政治、外交、经济、社会、人文各领
本书设有“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专栏、语言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文学研究五个栏目,收录了《后疫情时代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政治转型以来缅甸女性参与政治选举的实证分析》《马来语复兴计划的方式与逻辑》《身份困境与跨界求新:18世纪朝鲜王朝中人的文学与思想变革》等文章。
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领导构建的自由主义秩序的内在逻辑、变化特征和未来命运。按照伊肯伯里的定义,国际秩序是对国家间互动关系的相对稳定和程式化的安排,而世界历史上的国际秩序主要是通过三种范式确立的:制衡、统制和赢得同意。本书首先梳理了历史上不同类型的世界政治秩序,并着重对不同的等级性秩序作出区分,
本书从政府与政治研究领域的产生、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现状入手,结合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四个的国家形成、政体构建、国家结构、公民参与的实例和投票制度,梳理了西方国家的典型政治体制、政府治理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
本书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环保运动所遭遇的挑战与威胁进行了重要的全新解读。随着未来几十年资源争夺战的加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争夺越来越少的资源,环境抵制运动必将越来越凶猛。在水、木材、鲸鱼、金属、矿产、能源、汽车,甚至消费主义等问题上都会发生冲突,并且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环境抵制运动。罗威尔强调,环保运动亟须进行自我重估和改变
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建立至今已十年。十年中,50余位从事地区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和青年研究员背负学术理想,进入并不被世人所关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深度田野作业。本书覆盖东南亚、南亚、欧亚、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亚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六个地区,囊括40余个发展中国家,尝试跳出传统的文字论述方式,以地区研究院特有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