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议会之间的立法互动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宪政和立法课题。本书分别运用规范和经验的研究途径,从静态的制度规定、动态的实际运作、以及规范性评价三个层面,重点研究政府在现代议会立法过程中的功能角色。研究发现,行政主导是当代议会与政府之间立法互动关系中突出的普遍现象。政府主导当代议会立法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议会和政府应对不断变革中的现代社会的立法需求的能力上的差异。从宪政民主的基本价值、产生良法的能力和实效等三个标准评价,行政主导议会立法利弊兼呈。为了趋利避害,各国应该对政府主导议会立法现象进行规制和改革,在确保议会的宪法地位不被动摇、其立法审议与监督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继续发挥行政机关在立法中的资源优势和行政立法的独特作用,确保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效率性。
王保民,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副书记。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法学院)中美富布赖特项目高级研究学者,比利时自由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第四届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陕西省立法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法治政府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省委政法委特约研究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专家。研究领域:法理学、立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个人专著1部,译著1部,主编法学通用教材《法理学》1部;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核心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四、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五、基本思路和行文结构
第一章政府在现代议会立法中的角色现状分析
第一节西方国家政府对议会立法的作用
一、近代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与政府之间立法关系的演变
二、西方国家宪政结构中议会和政府间的一般关系
三、西方国家政府对议会立法的作用
四、西方国家政府作用议会立法的途径与方法
五、西方国家政府作用议会立法的模式分析
第二节中国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作用
一、新中国政府与全国人大之间立法关系的演变
二、中国宪政结构中国务院与全国人大之间的一般关系
三、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作用
四、国务院作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途径与方法
五、国务院作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模式分析
第二章政府主导现代议会立法现象之原因分析
第一节影响政府与议会之间立法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政府与议会之间立法互动关系的因素
二、影响政府与议会立法互动关系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
第二节西方国家政府主导议会立法现象之原因分析
一、西方国家政府主导议会立法现象之社会原因
二、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张和行政权的膨胀
三、议会自身的结构及其运作方式之局限
第三节中国国务院主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问题
二、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制约因素
三、国务院主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现象的社会原因
四、中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的行政权独大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
第三章政府主导现代议会立法之结果考察与评价
第一节政府与议会之间立法关系之考察与评价标准
一、宪政民主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产生良法的能力标准
三、实效标准
第二节现代西方国家政府与议会之间立法互动关系之评价
一、以宪政民主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的评价
二、以产生良法的能力为标准的评价
三、以实效为标准的评价
第三节中国国务院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之间立法关系之评价
一、以宪政民主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的评价
二、以产生良法的能力为标准的评价
三、以实效为标准的评价
第四章政府主导议会立法现象之规制和改革
第一节西方国家对政府主导议会立法现象的规制
一、西方国家政府与议会之间立法功能关系的重新定位
二、对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和监督控制
三、改革议会以提高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
第二节中国对国务院主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现象的规制与改革
一、全国人大与政府间的立法功能关系的定位
二、正确认识和规范党与人大的关系
三、对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和监督控制
四、改革和完善人大立法制度以实质性提高其立法审议和监督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一国的法学教育与该国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内在关联。清朝末年开始的法律和教育的双重变革,导致近现代中国“法政”学堂的兴起。“法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代性机制以替代传统的科举制,从而为身处大变革时代的中国社会培养兼具现代学识与法律专业技能的治国理政和经世济用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于1901年开办的“政治特班”,即属近现代中国最早开展的法政教育之一,它是南洋法脉的滥觞。特班设置宪法、国际公法、国际条约、行政纲要等课程,“专教中西政治、文学、法律、道德诸学,以储经济特科人才之用”。特班学生李叔同后来成长为中国文化大师,他是《国际私法》和《法学门径书》最早的中译者。多年以后,从南洋公学走出去的著名学者王宠惠成为中国首任国际常设法院大法官,毕业于南洋公学的徐谟则是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任中国籍大法官。惜因时势造化,社会变迁,南洋公学从最初着力培养“讲求古今中外治天下之道”的政商法律外交人才转向工科教育强国、实学育人,法学教育就此转轨。
赓续南洋法脉,西安交通大学的法律学科终于1985年恢复――当年即招收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是我国最早的经济法学硕士点之一。2008年,法学院正式成立,以建设“高起点、国际化、研究型”的国际一流法学院为目标。2011年,法学学科成为西安交通大学“985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其中国际经济法与比较法学科被确定为拟建世界一流学科。2012年,法学学科首批获得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联合评审批准的两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院现已形成“法律治理学”(Law and Governance)交叉学科博士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学本科的完整法学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五百余人,是我国最重要的法学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2014年,法学院又牵头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倡建“丝绸之路学术带”和“丝绸之路能源带”,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懈努力。
法学院建院后发展迅速,迄今已有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职工五十余人,包括“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西安交通大学“领军人才”2人、“腾飞人才”特聘教授3人、“青年骨干”3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
法学院的教师们主编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中国比较法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牛津哈特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系列“中国与国际经济法专著系列”、在美国布里尔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法专著系列”等书刊系列,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中外著名出版机构出版了著作、教材50多部,并在《美国比较法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欧洲国际法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现代法律评论》(Modern Law Review)、《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外权威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多项重要国际科研课题、两项国家重大项目攻关课题和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课题。
法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包括一个亚太一流的国际法专业图书馆和一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法律坊”(由模拟法庭实验室、模拟仲裁庭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组成)。学院拥有十分优越的电子图书资料,包括Westlaw、LexisNexis、TDM/OGEL、IAReporter、InvestmentClaims等法学专业数据库,正在努力建成一个国际一流的法学专业综合图书馆。法学院还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德国马普国际私法研究所、欧洲大学研究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国际一流院校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已选派学生前往这些校院所学习深造。
新一代交大法律人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在迈向“高起点、国际化、研究型”国际一流法学院的征途中孜孜以求。为开拓法治研究新气象,累积学术研究成果,在纪念西安交通大学法学学科复办30周年之际,我们得到法律出版社的热忱支持,得以创办“正卓”法学系列丛书。“正卓”源自法学院院训“正气、正道、正义、卓越”,意即做人讲正气,行事走正道,执业求正义,为学尚卓越。归根结底,冀望本院学生学者能以正气立身,正道任事,追求正义,进而达致各自职业与人生诸面向之“卓越”。系列丛书既包括本院学人富于原创性的专著及其高水平论文集,也容纳本院学者研究推介外文法学经典的高质量中文译作,计若数十本数百万言,在在皆为一己之精思妙构,俾便为沟通中西学术,推动内外法治贡献绵薄之力。
藉此“正卓”法学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我们和学界同人一起瞻望中国法学和法治中国的辉煌未来!
西安交通大学“正卓”法学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谨识